211大學畢業後,我在北京擺地攤,月入2萬…的真實經歷

本文來源:粥左羅(微信ID:fangdushe520)

作者:粥左羅

2018年3月12號開始做這個號,5月份見了一個投資人,從晚上8點聊到凌晨,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聊「我大學畢業之後在北京擺地攤的經歷」 。

聊完,他還是好奇加不解的問:

「那時候賺錢的方式有很多啊,你為什麼選擇去擺地攤?」

我說:賺錢的方式是有很多,但我那時候毫無見識,一個從農村來北京的屌絲,什麼路子都不懂,只能做這個了。

投資人,包括很多出身、資源好的人,大概都覺得這是個很低級的謀生方式,所以我也只好這麼說了。

但實際上,回顧過去五六年的經歷,我在心裡對這段經歷心存感激。那是我北漂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轉折點,可以說那是我第一次和這個真實的商業社會打交道。

這篇就談談那段地攤經歷給我留下的認知財富。

01

很多小攤販沒你想像的那麼窮

我最多一天純利潤有1500元

我大學就讀於北京體育大學,學校的小南門外,一到傍晚就開始聚集各種各樣的小攤販,賣襪子的競爭尤為激烈,其次是烤麵筋的,我最常逛的是舊書攤,幾塊錢就能淘一本好書。

我經常好奇:這幫人這麼辛苦能賺幾個錢?

同時,從一入學開始,我們食堂門口每天都有好多學生在那擺攤,賣杯子的、賣女生宿舍用的大鏡子的、賣書包的、賣短袖的,最奇葩的是賣圓珠筆的,我就納悶了:

一個圓珠筆兩三塊錢,你咋這麼閒呢?你去鳥巢、五棵松做志願者,一天也能賺150啊?

第一次去北京的南鑼鼓巷逛街,才真是給我開了眼,一條800米的街,估計有200個擺地攤的,個個都堵在人家店門口,而且真是賣啥的都有:賣紋身貼的、賣進口煙的、賣絲襪的、賣文化衫的、賣手機殼的、賣陶笛的、賣傘的、賣撥浪鼓的、賣薰衣草的…… 當然還是賣襪子這樣東西的競爭最激烈。

南鑼鼓巷三五人一隊的保安,每天上班就是從這頭走到那頭,再從那頭走到這頭,來回折騰這些擺攤的小販,小販們的職業素質也真是讓我服了:一秒收攤,跑得比兔子還快…… 但保安過去沒兩分鐘,攤又擺上了,他們夾縫中求生存,個個活得像孫子。

我就不明白了,就真沒別的工作幹了,在這遭這罪?城管來了說給你抄,你也只能乾瞪眼。

然而就在大四的時候,我特麼也來南鑼鼓巷了,一秒收攤技能輕鬆get,今兒被保安追10次,明兒被城管劈頭蓋臉的訓,後天絕對還來。

為什麼?真賺錢啊!

我第一次在學校擺地攤,是因為折騰個淘寶店,我和朋友的生活費全造上了,但一直不出貨沒錢吃飯了,就嘗試著去食堂門口碰碰運氣。

你猜怎麼著?第一次擺攤,中午一個半小時​​,收入900多!

我的媽,當時覺得太不可思議了,要知道在那之前,愚蠢的我賺零花錢的方式就是寒暑假去做保安,一天80塊,我特麼覺得還挺好的!

收完攤、吃完大臉雞排慶祝後,我就回宿舍上網搜「擺地攤」,貼吧里看帖子,豆瓣上找小組,看看北京哪裡擺攤最牛逼。

哪裡最牛逼?南鑼鼓巷啊!

為什麼?一條800米的街,平日人流量3萬,週末5萬,五一國慶這樣的假日超10萬。

擺地攤的老司機說的誇張但很到位:這條街上,沒有銷不出去的貨,你賣屎也有人拿起來聞聞看!

大四那年,週末沒事我就去那擺攤,一天純賺四五百很輕鬆。

畢業後的那個暑假,幾乎每天都去,8月那一個月賺了兩萬多,最高一天純賺1500塊左右。

擺攤多了,跟那些老司機聊天,真的開眼,南鑼鼓巷擺地攤最鼎盛的時期大概是2008年奧運會之前,很多人靠擺地攤賺的錢,直接又在那條街上開店,那個地方租金多貴?2014年,我問一個七八平的要轉租的小店,年租金80萬!還沒算轉讓費。

我也真的是見過,有人把路虎停在鼓樓東大街路邊,後備箱掀起來賣35元一件的短袖。

那裡擺地攤的有相當一部分是河北、河南過來的中年夫婦,經常挨著我擺的那兩口子,一個賣文化衫,一個賣襪子,擺了幾年,在老家買了三套房子。

後來,我再也不敢小瞧任何一個擺地攤的,真尼瑪藏龍臥虎。

我當時住在西三旗,郵政研究院公交站到育新地鐵站,擺地攤的很多,尤其是賣吃的,我喜歡跟他們聊天,一個最不起眼的賣燒餅的,我問他一天賣多少個燒餅?純面燒餅,撒點芝麻,一塊五一個,一天賣五六百個。

最火爆的一個攤位是賣烤麵筋、烤腸之類的,兩口子搭檔,基本每次過去買,都有五六個人在排隊,我問幾次他們一天賣多少,死活沒問出來。

如果你夏天去過天安門廣場,抱著泡沫箱賣老冰棍的都是有錢人,如果你冬天去過天安門廣場,抱著泡沫箱賣熱玉米的,也是有錢人。

02

擺地攤為什麼這麼賺錢?三點

第一:成本極低。

做生意的基本邏輯就是:低價拿貨,加價出貨。但我之前從來不知道拿貨價的低,是那個低法。

我賣的是什麼?明信片。

我大二去西藏、大三去雲南時,都喜歡買當地的明信片,一般兩三塊錢一張,我覺得很便宜了。在昆明市,我在一家很有情調的小店,看到好多明信片,成盒賣,一盒30張,賣30元,我覺得太划算了,一下拿了五六盒,寄給微博網友。

後來,感謝馬雲啊,我知道了一個叫阿里巴巴的網站。

尼瑪,我一搜明信片,海量品種,拿貨價低得令人髮指!

基本都是30張一盒,拿貨價基本都在3塊多錢,最令人髮指的是,權志龍、鹿晗等明星的明信片,很多是60張、80張一盒的,拿貨價依然不到5塊錢!

我就一頓選啊,風景主題、國內城市、國外城市、電影主題、明星的、卡通的,進了一大堆貨。

南鑼鼓巷小攤一擺,30元一盒,50元兩盒,很多女孩子就開心的跳:「哇你這個好便宜啊!」,因為南鑼鼓巷有專門賣明信片的店,叫「一朵一果」,10塊錢7張,然後還沒什麼可挑的,我這裡幾十個品種隨便你挑。然後,我還賣郵票!

很多人好奇說,看很多擺地攤的,感覺客人也不多啊?

我給你算個賬,一個小時,60分鐘,賣兩三盒,生意夠冷淡的吧?絕對外人看起來就是沒人買?但就這樣算下來,我一天耗10個小時,也能賣二三十盒吧,一盒利潤就算20元,你算算是多少錢?

我主要賣明信片,但也賣過其它東西。擺地攤之後走到哪裡也比較關心一個東西的成本。

比如我上面提到的幾次賣襪子,10元6雙的白襪子,很多人都見過,上面一般印著阿迪、耐克的logo,三四線及以下的城市比較多,我在山東泰安的時候還經常買,拿貨價一般都不到1塊錢。這幾年有所升級,賣10元三雙的比較多,拿貨價基本是1.5元以內。

再比如冬天賣的白色的牛奶杯,一般超市都是小的20元左右,大的30元左右。拿貨價呢?基本是小的三四塊,大的七八塊。

夏天賣的那種顏色很清爽的塑料水杯,很好看,拿貨價六七塊,賣十五元走量很不錯。

大家都知道那些兩元店、五元店、十元店,其實在很多小城市特別火爆,北京五環外也有很多這樣的店,我也觀察過,其實很多也都蠻賺錢的,原因還是,那些東西的成本極低——雖然利潤不高,但是利潤率很高——主要靠走量。

我在北京去過各種各樣的大型批發市場,大家感興趣也可以去看看,很有意思,見識一下各種東西的價格,對培養自己的生意思維很好。

我之前去四川成都的一所學校,旁邊有家格子舖,就是你租下一個小店,再做成格子舖,一個一個格子再轉租給別人,別人供貨,你幫著賣,你主要收租金。

其中一個格子,放的是幾個玻璃瓶,圓筒的那種,裡面有一顆很漂亮的水草,瓶底舖的很漂亮的彩色沙子,然後竟然裡面還有兩條顏色很好看的小熱帶魚,瓶口是封死的啊。

我特別感興趣,就買了一個,60塊錢。

回酒店後,我就上網搜,搜水草,搜魚,搜沙子,然後我計算了下成本,七八塊錢,就那個瓶子值點兒錢。

我回北京後就去找花鳥魚虫的批發市場,那些很漂亮的斑馬魚基本都是3毛錢一條,更好看的紅綠燈一般不到一塊錢,更更好看的孔雀魚也不會超過2塊。

那之後,我把這個領域研究了一遍,我買過各種水草,各種小熱帶魚,買過蝦,買過各種螺,買過各種沙子,甚至我還買過一百多斤的石頭,水草缸造景用的,5塊錢一斤…..

這個就不展開講了,篇幅有限。

  在中國如何挑選大學?寧去一線211,別去18線985。為什麼?

第二:零房租。

光成本低肯定沒戲,成本低,大家都低,所以擺地攤的第二個優勢:零房租。

這個是保證我們價格有競爭力的最強武器。光這一項,就能讓很多南鑼鼓巷開店的老闆對我們恨之入骨。

所有開實體店的都知道,房租是最大的成本,尤其是賣低價品的店,商品的成本和房租比起來,屁都不是。

我後面在一家西單的服裝店賣過8 個月衣服,這家店300平米,一個月房租你猜多少?

40萬,一年就是接近500萬的房租支出。

這麼高的房租怎麼賺錢?這個品牌在北京的首店開在三里屯的二層,一年後搬到負一層,三年後就關店了;西單那家也換成了一家小店;計劃在朝陽大悅城開的店也沒開成。

再說回南鑼鼓巷,有好幾個店都賣文化衫,上面印一些北京特色符號之類的,一件基本都是一百塊以上,擺地攤的賣多少?35元一件。

所以怎麼競爭?你原創也沒用,你前腳出了圖案,人家後腳就彷出來了。所以,擺地攤的老司機說:那些開店的老給城管打電話…哈哈哈能不打麼!

還有個神奇的事兒,很多賣小商品的店,好些東西竟然是從我們擺地攤的手裡進貨。為什麼呢?因為拿貨都是看量的,分級,你一次拿10個多少錢,50個多少錢,100個以上多少錢,這都是有數的。

擺地攤因為沒有房租支出,所以低價,所以走量,所以很多小玩意的拿貨價都比開店的低,有個賣10元一套迷你小家具的傢伙,每週給南鑼鼓巷、鼓樓東大街、后海的好幾個小店供貨,你說搞不搞笑。

第三:流量穩定。

這一點,不是跟開店的比,因為我們的流量是一樣穩定的。

我們是跟淘寶店比。我前面說了,我一開始擺地攤就是因為做了個淘寶小店,扛不住了。

淘寶上說實話,競爭太大了。不管賣啥的,都是成百上千的店。不說別的,我賣明信片,夠小眾的吧,你去淘寶搜一下,海海的店啊。

再低的成本我也幹不過人家,淘寶上是真的靠走量,我拿貨價3塊錢的明信片,人家動不動就是9.9元,這不是重點,重點是9.9元還包郵,你說我活不活?人家動不動還來個買二送一,買五送三,你說我死不死?

我有沒錢買淘寶直通車那些東西,我的關鍵詞再怎麼優化,用戶都得翻N頁才能看到我,誰會翻到N頁?當時每天看著後台的瀏覽數據就滴血。

擺地攤就不一樣了,學校門口的人流量,食堂門口的人流量,商場附近的人流量,南鑼鼓巷的人流量,都是超級穩定、可控的,你小攤往那一擺,流量就是你的,這流量還不花錢。

  在中國做小本生意怎麼賺錢?一位草根寫下詳細的創業過程。

03

我擺過地攤後

更加理解這個複雜的商業社會

我就零碎的講幾個點,你自己體會哈。

第一:哪裡都有搞特權的人。

南鑼鼓巷北口附近有幾個擺地攤的,保安來了從不跑。唉,你就是裝裝樣子,也讓我們這些「平民攤販」好受一些啊,可是人家裝都不裝。

隔斷時間就嚴打,北京一開會更擺不了攤,可是人家都照擺不誤。有段嚴打的時期,我沒事就去南鑼鼓巷看看能擺了麼,每次去都生氣,一條街上都沒擺攤的,就那幾個還在那擺。

第二:小攤販並沒那麼值得同情。

我不拿別人舉例子,我就說我自己。

首先,我肯定不是走投無路了,好的工作找不到,一般的還是能找到的,我死皮賴臉在這擺攤,為什麼?因為能賺更多錢。

所以,我天天被追得跟孫子似的,值得同情麼,不值得。

其次,保安、城管就不說了,我進過附近兩次派出所,每次警察訓我,我態度好極了,各種點頭稱是,寫保證書,收拾東西回家。然後呢?不用隔兩天,第二天我就又擺上了。我值得同情麼?一點都不。

第三:城管保安沒那麼可恨。

我擺地攤之前的大一大二,寒暑假都去青島做過保安,就在青島雲霄路那條街,我們每天街上站崗和巡街,一天8個小時特別累,一天只能賺80塊,晚上可以自願選加不加班,加班就多40塊錢。

我們沒有那麼壞,這就是我們一份謀生的工作,上級給我們安排了我們就得執行。

這個工作的邏輯就是:做得好,商家、小販罵我們;做得不好,領導罵我們。

所以不管我們做得好不好,我們都不是人。

城管也是如此。

我擺過地攤,我知道我們這幫人多難纏、多狡猾,我們每天除了賣東西,就是研究怎麼應付城管、保安。

你在網上見過城管打人的,我擺地攤見過幾個小攤販打城管的。而且說實話,你沒把城管逼到一定份上,人家不敢輕易動手,他們都知道社會輿論上,城管打小販就是政治不正確,欺壓弱勢群體。

我見過一次保安和小販幹架的,說實話那個小販嘴太髒,「你知道自己是誰麼?一天掙幾個屁錢,你裝什麼逼啊?!」,你是保安的話,你聽了什麼感受。

當然是有不好的保安、城管,但整體上看,大部分都不壞,都是混口飯吃,挺不容易的,他們看起來壞,是工作性質決定的。

我專門買過一本書看,叫《城管來了》,作者叫「隨風打醬油」,一位曾經混跡網絡的80後憤青,警校畢業後稀里糊塗地成了一名城管隊員。從整天在網上罵人,到整天在崗位上被人罵,這種轉變讓他心態失衡、發蔫、暴躁,甚至還失去了女朋友。

後來他就在網上更新執法生活中的日常見聞,比如在城管執法中暴力執法的真實情況是怎樣的;路邊小吃攤的一些令人震驚的秘密等等,看完也是刷新了對這兩個群體的認知。

第四:生而為人,都特麼不易。

說實話,擺地攤的還是活在底層的人,拼命多賺點錢有什麼不對麼?

首先,我跟很多擺地攤的人聊天,大家不過都是為了讓家人過好點的生活,攢錢給孩子買房子結婚,攢錢給孩子上更好的學校,攢錢給自己養老。他們平時喜歡聊自家孩子,但有一條,絕對不希望自己孩子將來也擺地攤,不管這個有多賺錢。

其次,擺地攤是個很沒地位、很沒尊嚴的事兒,但凡有更好的選擇,我畢業後都不會去擺地攤。當時我爸每次打電話過來問我在幹嘛,我都很內疚,覺得給他丟臉。

最後,這個錢賺得真是很不容易。我當時住在北五環外的西三旗,我一般早上7點就從家裡出發,拉一個拉桿箱,再背一雙肩包,再提一個手提的健身包,裡面全是明信片。

我為什麼這麼早去?因為擺地攤就是磨時間啊,你多待一小時可能就多賣幾盒,我一般擺到晚上11點,趕最後一班地鐵,你算算,我特麼比雷軍工作時間還長。

我為什麼背這麼多明信片?因為品類越全,出售的概率越大啊,我就盡可能多帶一點,明信片又真的很重,每天駝著這堆貨趕地鐵。

我最近講線下課,一個學員跟我說:粥老師,我們很多學員都超級喜歡你,因為你一點都不裝,完全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大咖範兒,人超nice。我寫文章,有用戶給我留言,說:你有一種深入人心的能力。

我說因為我真的混過社會啊,世間百態見太多了,什麼人都見過,擺地攤和最底層人打交道,做新媒體後接觸各種大佬,其實都特麼一樣,都是混口飯吃。很多人羨慕創業者,覺得當老闆很牛,說實話,哪個創業者不活得像條狗。

經歷過所有這些,我從來不對飯館服務員大聲講話,我喜歡跟別人說聲謝謝;我從來不羨慕那些比我牛逼的人,他們一定比我付出了更多。

生而為人,誰都不易,都別裝逼。再差你也是個人,再牛你也是個人。

04

流量、營銷、數據等新媒體思維

擺地攤教會了太多

第一:流量思維。

很多剛開始做新媒體朋友問我:我現在想不明白後期的商業模式怎麼辦?

我就說:那你就先不想,專心做增長。流量沒起來,想通了也是個屁;流量起來了,一堆人來搶著給你送錢。

很多不做新媒體的朋友問我:你們這些做公眾號的咋賺錢啊?

我說:新媒體你不懂,舊媒體你懂不?你知道報紙、電視台咋賺錢吧,他們能賺錢的錢基本我們都能賺,他們不能賺的錢,我們也能賺。手握用戶和流量,哪哪都是錢。

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質。這是擺地攤給我的啟蒙。

並不是所有擺地攤的都很賺錢,哪裡流量大你就去哪。所以,在學校擺攤我就去食堂門口,整個北京選,我就去南鑼鼓巷嘛。

第二:場景思維。

啥叫場景?場就是場所,景就是觸景生情。

線上線下都能創造場,用戶進了你這個場,就能生你想要用戶生的情。

特定的交易必須建立特定的場景。

南鑼鼓巷是什麼地方?文藝,情調,懷舊…… 一個人來到南鑼鼓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進一家家美好的店,就會買一些自己從來沒想到自己會買的一堆廢物。

淘寶和公眾號賣貨有什麼不同?

淘寶,你是先有需求,然後去逛淘寶,搜關鍵詞,貨比三家,然後購買,你買的是數據和參數。

公眾號,你是沒啥需求,點進來看了篇文章,然後不知道咋地就買了人家推薦的一支口紅或者別的啥玩意。

所以,公眾號賣貨,軟文的最大目的是創造場景,刺激情緒,不是在那堆參數。

第三:數據思維。

我在南鑼鼓巷擺地攤時,回家不管多晚,睡前都要做一件事:盤點。

盤點啥?我有個本子,每天記錄近20種明信片的每一種的銷量,然後還有匯總數據。因此,每天、每週、每月,哪一種各賣多少盒,我摸的門兒清。

熟悉這個數據有啥用?

第一,明信片這麼重,不能瞎背,品種這麼多,每一種背幾盒肯定不能平均分配,否則就容易出現供需矛盾:這個背了五盒,一天就賣了一盒,那個也背了五盒,一上午就賣完了。這樣肯定不行?

第二,這不是虛擬產品,所以必定有庫存,你得想辦法把庫存成本降到最低,進貨的時候哪個多進、哪個少進,你得計算。

第三,人流量不同,銷量不同。不能傻了吧唧的平時跟周末背一樣多,你走兩個週期的數據,你就知道平時該背多少,週末該背多少。

做公眾號,更要有數據思維,選題和數據的關係,標題和數據的關係,閱讀量和用戶淨增的關係等等,這些數據每天都得看。數據是冷冰冰的,因此它比人更理性、更客觀,多點數據思維,少點意淫,這也是擺地攤教給我的。

第四:追熱點思維。

擺地攤還要追熱點?

你以為啊!

這個追熱點簡直跟做新媒體追熱點一樣一樣的。新媒體分突發熱點和常規熱點,比如明星出軌和高考。

我擺地攤賣明信片也是,突發熱點比如五月天來北京開演唱會,我就會得多帶五月天的;常規熱點比如4月1日和9月12日,我就得多帶哥哥張國榮的;平時我多帶各種主題的,因為狂街的都是北京的;週末和假期我就多帶北京主題的,因為逛街的更多的是遊客。

第五:用戶思維。

我把自己的明信片產品研究個遍。

你是外地來的遊客,買北京主題的明信片,我就打開一盒,12張明信片12個北京景點,我挨個給你講講,百度百科我可是都看過的。

你買電影主題的明信片,我就打開一盒,給你講《天堂電影院》、《這個殺手不太冷》、《聞香識女人》、《楚門的世界》……

你買張國榮的明信片,那更好辦了,他的電影幾乎每一部我都看過,這張出自《春光乍泄》怎樣怎樣,那張出自《東邪西毒》怎樣怎樣…. ..

我賣明信片,就是開開心心的聊完天,顧客開開心心的掏錢,通常還加一句:沒想到你這個擺地攤的還挺有才的….

印像很深的一次,我賣的明信片裡有一盒是古詩詞的,封面上印著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一個文藝女青年經過我的地攤,撇了一眼,一邊走一邊一遍嘴裡念叨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我就秒接了一句「何事秋風悲畫扇」,她就站住了,又回我一句「等閒變確故人心」,我又秒接了一句「卻道故人心易變」…… 然後她就會這四句,我作為大山東考生可不是蓋的,她走過來我直接給他背到最後一句。

最後她買了5本明信片走了。這事我能記一輩子,畢竟是我人生為數不多的巔峰時刻。

第六:營銷思維。

比如價格本身就是一種營銷。

新媒體賣課,大家喜歡用升價策略,比如新世相刷屏的營銷課,每滿一萬人漲價5元,提高的消費的緊迫感;

我擺地攤,會針對那些只想買一本的顧客用降價策略,第一本30元,第二本25元,第三本20元,第四本15元…… 為什麼?網上賣課還有復購,但擺地攤就幾乎不存在復購,你思考的底層邏輯是:怎麼一次成交更多?

我的策略很簡單,只要你決定買一本,那第二本我就算只賺你5塊我也是多賺了你5塊。

再比如,買贈這種營銷。

新媒體賣課,大家喜歡買一贈N,你買我一個課,我送你這資料包那資料,這PDF那PDF,其實本質就是送一堆不值錢但看起來又很值得擁有的東西。

我賣明信片時就發現,再有錢的人也喜歡佔便宜…… 我批發一堆成本價低的非常OK的文藝的信紙、信封、打折郵票等作為贈品,顧客都很開心,我也沒增加啥成本。後來又批發了一種更普適的東西,叫簡易手機支架,作為贈品很受歡迎。

第七:排版思維。

公眾號排版的底層邏輯是什麼?通過對用戶注意力和閱讀節奏的設計,提高文章的讀完率,同時塑造品牌。

這個很重要啊,擺地攤也需要排版麼?當然。

比如,擺地攤的人都會有個一秒收攤的地攤布,淘寶上買的,很多小攤販都用的是黑色的,為什麼?耐髒啊。

我用的什麼顏色?非常搶眼的熒光綠。我要讓你在南鑼鼓巷的人山人海中,多看我一眼。

再比如,新媒體裡有個詞叫「精華前置」,擺地攤也是。我要把銷售數據最好的明信片擺在兩側,最靠左邊的朝左,最靠右邊的朝右,中間的朝前,顧客不管是從左邊過來還是從右邊過來,我都能讓他第一時間看到我最賣的最好明信片。

再比如,一秒鐘不能搞定用戶的標題不是好標題,不是因為用戶笨,而是用戶只給了你一秒鐘時間,注意不到你,就滑過去了,所以我們會精心打磨標題裡的關鍵詞。

擺地攤同理,一秒鐘搞不定顧客的地攤不是好地攤,手機大家叫「移動端閱讀」,顧客逛街看地攤叫「移動著閱讀」,所以挑戰更大,一眼對你沒興趣,就跟你擦肩而過了。

所以我找了很多鞋盒子,拆開,用最粗的黑色記號筆在上面寫一些關鍵詞,「明信片」這三個詞要足夠大,否則很多用戶都會以為我是賣繪本或光盤的,然後價格信息要寫上,然後是好賣的明信片的關鍵詞。

如果你把一條街比做公眾號列表,把一個個地攤比做一個個號,我的打開率一定是最高的。

211大學畢業後,我在北京擺地攤,月入2萬...的真實經歷

之前很多人對我擺地攤的經歷好奇,所以我就乾脆寫一篇完整的講講,寫到這寫了8000字了,發現還是寫不完整,有太多想說的了,大家想看的話,以後還可以再寫。

寫完這篇真的很感慨,這幾年,我也經常會去南鑼鼓巷看看,卻發現一切都變了,幾乎再也看不到那些擺地攤的老朋友了,這幾年北京清理的厲害,尤其是南鑼鼓巷這種重點整治對象。

我2010年來北京讀書,2014年大學畢業,然後就開始了北漂生活,剛畢業時根本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也不了解各種公司都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沒有任何的關係、資源可用,更沒有人給指路,所以當時也是很迷茫,只能一個人在北京試錯、摸索、求生存,畢業之後也就只好先繼續去擺地攤了。

後來南鑼鼓巷嚴打,擺不成了,還是不知道自己要幹啥,就去做了8個月服裝店員。2015年7月從服裝店辭職後,開始認真思考下一步的打算,不能繼續這樣混了,認真的寫簡歷,看招聘網站。

之後進入新媒體行業,純屬誤打誤撞。

2014年畢業時我做了一套北體的明信片,當時沒賣完,所以找工作期間,我偶爾會回到學校擺個攤。

當時一個買我明信片的人特別能侃,我倆就聊起來了。

因為我們都同樣有窮遊西藏的經歷,所以聊得很開心,他當時認識一個做新媒體的朋友要招小編,他就覺得我應該很適合做新媒體,就極力撮合我們見面吃飯,因為實在不懂新媒體,我拒絕了幾次,後來他說就當聊聊天嘛,我們就一起約了個飯….. .

就這樣稀里糊塗的進了新媒體行業,一轉眼三年過去了,一路從小編做到了今天,其實還蠻幸運的。感謝這一切。

好了,這就是關於我擺地攤的經歷,做服裝店員那八個月的經歷以後也找機會寫寫,人生中走過的每一段路都不是白走的。

希望我的這段經歷能給你一些啟發,不管當下的境遇有多糟糕,都不要放棄對明天的希望。

 

211大學畢業後,我在北京擺地攤,月入2萬…的真實經歷

  • Share

Comments are closed.

Dialogue China

Dialogu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