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因病信教」為何愈演愈烈? ——深度剖析中國農民宗教心理

分類: 宗教

日期 2018年2月22日

媒體 微信公眾號《文化縱橫》

導讀:

當前,「因病信教」現象在中國鄉村社會中屢見不鮮。 因病信教的起點心理是一種「信念」,與信仰不同,這種最開始的信教是個體面對危機尋求外力説明,並對外力賦予期許的一般性「信念」,而基督徒只是將這種「信念」指向了基督教。 在因病信教的心路歷程中,信徒被「行動者的依賴邏輯」和宗教自身的「吸附邏輯」所左右。 因此,從「信念」這一宗教心理切入,有助於厘清將中國鄉村宗教文化「功利化」的觀點,真正注意到具體情況的複雜性,深入理解個體宗教心理髮展的空間。

摘要:

在鄉村,當個人或其至親面臨疾病的折磨或死亡的威脅時,便容易因「信主治病」的宣傳和動員而信教,疾病由此成為當下農村信仰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 當慣常的「求醫」路徑無法滿足農民疾病治癒的願景時,鄉村基督教所建構的「信教能治病」這一傳播話語,對於飽受疾病之苦的農民而言,自然是有吸引力的,成為正在尋求疾病治療的農民們信教的直接動機。 對信教個體而言,既有的「宗教信仰」表達,更多地是把「信仰」作為一種制度化的、靜態的、易於觀察的、呈于表像的「身份宣稱」。 與純粹將宗教視為目的而非工具的「信仰」狀態相比,信教初期農民的宗教態度很難說達到「信仰」這一層次。 農民的這種信念體驗具有突生性質,所遵循的是生活論證而非純粹邏輯論證,至於「上帝」是否真的有能力治療疾病並不是他們要去嚴格考證的,最後,從更為宏觀的角度來審視「信念」對於中國農村宗教復興的啟示。 農民面臨生命困境而信教無疑是農村宗教復興重要的乃至主要的推手。 只要有常規路徑難以解決的問題和允許信教的政治社會環境,農民出於擺脫困境和維護家庭的考慮,就會尋求宗教的説明。(閱讀全文

  • Share

Comments are closed.

Dialogue China

Dialogu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