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我們不是小白鼠

——駁“毛澤東是探索者”

在毛澤東冥誕120周年前後,圍繞著對毛的評價再度引發激烈的爭議。

當局評毛的基調依然遵循1981年6月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也就是所謂“七三開”。可是,32年過去了,當局的所作所爲又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今日中國也遠非當年可比;因此,即便是按照當局自己的標准,“決議”也早已過時,“七三開”也早就被大大地突破了。

我們知道,當年《決議》對毛的批評,主要集中在政治方面,涉及經濟方面的很少,例如1957年的反右運動,1958年的三面紅旗運動,1959年的廬山會議,以及1966年到1976年的文革。《決議》對毛時代建立起來的計劃經濟體制仍是高度肯定的,對農業的集體化以及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仍是高度肯定或基本肯定的。在當時,農村的經濟改革才剛剛起步,人民公社依然保存,全國農村實行包産到戶的生産隊還不到20%。對外開放還只限于深圳蛇口的彈丸之地,城市的經濟改革,國企的經濟改革還沒有提上日程。那時的國企工人壓根兒還沒想到他們竟會淪落爲弱勢群體。如今叫得震天響的“市場經濟”,翻遍當年的中央文件,你也找不到一處提及。

自《決議》公布以來的32年,中共當局大力推動經濟體制的改革,至今已經基本上完成了經濟體制的轉型。如今中國的經濟體制已經和毛時代的經濟體制大相徑庭,完全兩樣。當年中共在計算毛澤東的功過時,是把建立計劃經濟體制這件事算到功勞簿上的,而按照現在的標准,這部分功勞其實應該算成過錯。那怎麽還能叫七三開呢?按照中共當局自己的標准,至少也該叫“倒七三”即“三七開”吧——與時俱進嘛。

中共當局顯然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知道,在經濟方面,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在和毛澤東的社會主義根本是兩碼事。那麽,怎麽才能在肯定特色社會主義的前提下,又盡量對毛氏社會主義文過飾非,不承認其巨大的負面性和破壞性,甚至還要賦予它某種正面的有建設性的意義呢?于是他們就發明了一種新說法,說毛澤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探索者。

不久前,中國社科院院長王偉光發表文章,稱“毛澤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探索者”。緊接著,《環球時報》發表社評,著重指出“毛澤東帶領新中國做了社會發展道路的大量探索”,他所犯的錯誤有的是“曆史局限性”,有的是“不成功的探索”。習近平在毛澤東冥誕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也強調毛澤東是探索者,強調毛澤東所犯的錯誤屬于“有益的探索”,屬于“難以避免的曲折”,並引用格言“失敗爲成功之母”,說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曆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才取得的;

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的實踐探索以及它提供的正反兩方面的曆史經驗,是新時期改革的必要鋪墊和“出發陣地”。習近平說:“在中國這樣的社會曆史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先例,猶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荊斬棘,開通道路”;因此,犯錯誤是必不可免的,因此是情有可原的,而且還是有益的。

如果我們同意毛澤東是探索者,上述推論似乎就是成立的。衆所周知,德國醫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埃爾利希爲了發明一種能治梅毒病的藥,經曆了605次失敗,第606次才成功,因此這種藥也被叫做606。我們能指責先前605次失敗是錯誤而予以批判予以否定嗎?沒有先前的失敗,能有後來的成功嗎?

要駁倒上面這套說法,一個段子就夠了,正像當年蘇聯的一則政治笑話——問:共産主義是科學還是藝術?答:是不是藝術我不知道,但肯定不是科學;如果是科學,他們就該先拿小白鼠做試驗了。

人類爲了進取,爲了發展,各種各樣的探索總是必需的。但是,探索之所以叫探索,就在于探索者預先對他的想法做法沒有絕對的把握。因此,探索的態度必然是開放的態度,寬容的態度。可是,共産黨搞探索卻極其武斷專橫,總是擺出一副真理在手只此一家的姿態,不准別人批評,不准別人做不同的探索。毛時代自不待言,即使如今改革了,那種封閉的霸道的態度仍然沒有改變。鄧小平說“摸著石頭過河”,這話本來不錯,但問題是,憑什麽只准你摸石頭,不准我們摸呢?當年魏京生辦了一份刊物,名字就叫《探索》,還只不過是在紙上摸石頭,就被鄧小平下令抓進監獄判18年重刑。這難道也能叫探索?

探索就是試驗。對人的事情做試驗,要求你必須事先征得被試驗者的同意。以毛澤東爲首的共産黨搞社會主義,什麽時候征求過我們的同意?共産黨否定人民的自由選擇權利,它所謂的試驗完全是強加給人民的,因此根本不是試驗,不是探索。毛澤東的問題是,他從不把中國人當人看。毛澤東爲了“探索”它那套社會主義,進行了一場血腥的內戰,伏屍百萬,流血千裏,用武力奪得政權;在奪得政權後,毛澤東又高舉社會主義的大旗,用最殘暴的手段消滅了整整幾代經濟精英,摧毀了原有的資本主義,把全體人民強行納入共産體制,並且不斷地對一切所謂“資本主義自發傾向”予以無情打擊,對一切所謂資産階級思想狠加批判,把防止所謂資本主義複辟當作國家頭等大事,致使幾百萬人人頭落地,幾千萬人死于饑荒,至于因思想問題言論問題而被批鬥被勞改被監禁以及受株連者更是不計其數。

這樣的滔天罪惡,豈是區區“探索”二字就可了的?!

《中國人權雙周刊》首發第121期2013年12月27日—2014年1月9日2013年12月27日

《胡平文庫》時政·觀察

  • Share

Comments are closed.

Dialogue China

Dialogu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