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自述

分類: 政治

日期 2018 年3月17 日

媒體 微信公眾號《思想者內參》,匿名

導讀:

在習近平的官方宣傳文裡,他的青年時代的吃苦耐勞,與從政之後的嘔心瀝血,無一不在詮釋著他的光輝形象。 雖然西方媒自有一個看待中國領導人的角度,但官媒的文筆裡,卻只有另外一套語言體系:紅色基因,苦難經歷,清華深造,書記寶座。 就這樣,一個帶有嚴重歷史清洗痕跡的紅色履歷便躍然紙上,相比起創建中共的第一代革命家們,以習近平為代表的坐江山的第二代,可謂平庸無奇。 因此,這篇文章雖然是官方之筆,但也暴露出了中共紅色後代成長之路的致命缺點:在高壓而慘無人性的鬥爭運動中的靠相對的特權待遇成長起來的第二代,除了特殊的舉國混亂的童年陰影外,其他和大部分的紅一代們一樣,毫無治國才能與現代意識。

摘要:

1969年1月習近平作為「黑幫子弟」,來到陝西延川縣文安驛鎮的梁家河插隊落戶。 幾年中,他過了四大關:一是跳蚤關,二是飲食關,三是勞動關,四是思想關。 七年多上山下鄉的經歷使他獲益匪淺,同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為成長進步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 現在有的作家在作品中把知青寫得很慘,他的感覺並不完全是這樣。 他只是開始時感到慘,但是當他適應了當地的生活,特別是和群眾融為一體時,就感到自己活得很充實。 上山下鄉的經歷對他們影晌是相當深的,形成了一種情結叫「黃土情結」。 在遇到困難時想到這些,就會感到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來選擇,如何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關鍵是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 否則,環境再好照樣會走錯路。 封建社會的官吏還講究「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共產黨人不幹點對人民有益的事情,說得過去嗎?(閱讀全文

  • Share

Comments are closed.

Dialogue China

Dialogu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