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 #141 習近平跳進了給自己挖的坑

對話中國智庫簡報訴說中國當下2023年10月15日 – 第141本期話題本刊所載內容不一定代表本簡報或本智庫觀點。         
智庫觀察
習近平深陷“獨裁者困境” 牆內政策/政治“逃逸式辭職”排查進行時:遁形的腐敗新通道一流人才大材小用, 二流人才壟斷一流位置, 已造成兩大危害2025年,中美將進入新的戰役激化期? 牆內財政/經濟中國大規模拋售美國國債了嗎?“認房不認貸”後,全國房價就會漲了? 智庫觀察
習近平深陷“獨裁者困境”王丹 – RFA – 2023-09-18
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報告(法新社/圖)中國國務委員,國防部長李尚福在8月29日參加在北京召開的第三屆中國,非洲和平安全論壇之後,就沒有再公開露面。外界議論紛紛之際,最近,英國《金融時報》,美國《華盛頓郵報》和路透社等媒體報導,李尚福已經被撤職查辦。從六月份另一位國務委員,前外交部長秦剛失蹤到現在的李尚福事件,短短三個月內,中國五名副國級的國務委員中就有兩名神秘落馬,且至今官方也沒有給出令外界信服的理由。考慮到落馬官員涉及國防和外交這兩個對國家安全來說極為重要的職位,我們或許可以推論,習近平在中共高層內部,展開了新一輪的清洗。

為什麼要進行高層清洗,這是外界普遍關心的問題。具體的原因,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正面揭示出來,但是有一些外界猜測的原因,我認為是可以從反面來排除的。

例如,有人說,李尚福落馬的問題是腐敗。這聽起來沒錯。長期以來,人們相信中國軍隊因為黑幕重重,腐敗問題遠比地方政府嚴重。李尚福長期主管武器裝備,並擔任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這些都涉及金額巨大的秘密軍事預算,上下其手進行貪污非常方便,一向被視為肥缺。按照中國官場的慣例,說李尚福有嚴重的貪污問題,應該不是空穴來風。但是,李尚福作為習近平的嫡系人馬,在提拔到國防部長高位之前,必定經過中紀委的嚴密調查,如果有嚴重的腐敗問題而被習近平所不能接受,根本就無法進入中共高層核心領導圈中,何必要等到他上任不到一年,再去處理他的所謂腐敗問題呢?更何況,打擊李尚福的腐敗問題,間接受到影響的是習近平本人的權威,畢竟這是他挑選的高級幹部,難道他不要負責任嗎?當然,對李尚福的最後處理,很可能會以“貪腐”的名義下結論,但是我並不認為這是他落馬的真正原因。畢竟,反腐在習近平那裡,早已經是政治鬥爭的工具而已。

也有人說,拿掉李尚福的國防部長烏紗帽,是為了緩和中美關係,因為美方早已經對李尚福進行制裁,只要李尚福還是國防部長,美方期待的中美軍事交流就無法順利恢復。我認為這種說法也比較勉強。第一,如果中方真的想恢復軍事交流,完全可以找比李尚福更高級的軍事領導人,例如中央軍委的兩位副主席出面與美國軍方會談,過兩年換屆的時候再換下李尚福,似乎更順理成章;第二,從對美強硬派王毅回鍋擔任外交部長,以及習近平拒絶出席G20高峰會兩件事,我們也看不出習近平對於恢復和改善中美關係有那麼大的興趣,以至於要換掉自己的親信討好美國。因此,為了改善中美關係而撤換李尚福的說法,也有些說不過去。

儘管我們目前還無法確切得知李尚福落馬的背後真相,但是從三個月裡頻繁更換兩名國務委員的事情,似乎給人如下印象:習近平對他周圍的高級幹部充滿了不信任,採取的也是鐵腕手段。我認為,習近平已經進入典型的“獨裁者困境”:多疑,有被迫害妄想,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動輒整肅自己人。從秦剛到李尚福,我們看到的習近平清洗中共高層的手法,越來越像“二戰”前的史達林:毫無預警,心血來潮,說翻臉就翻臉。這樣的模式,當然會在黨內有寒蟬效應,會導致黨內高級幹部人心惶惶。但是另一方面來看,寒蟬效應未必是好事。第一,如果你的親信都人人恐慌,隨時擔心自己的安慰,這還能好好工作嗎?第二,那些自己存在嚴重問題的官員,為了自保,以魚死網破的方式幹掉自己老闆的可能性也會大大增加。可以肯定的是,深陷“獨裁者困境”的習近平,會更加孤獨,更加無法得到完整準確的信息,而做出錯誤決策的機率也會大大增加。牆內政策/政治
“逃逸式辭職”排查進行時:遁形的腐敗新通道翟星理 – 南方週末 – 2023-09-11
中國光大銀行原副行長張華宇,被中紀委定性為“逃逸式辭職”的典型(人民視覺/圖)摘要:
在當下中國官場,以提前退休、辭職等方式逃避黨紀國法的懲處即為“逃逸式辭職”。這些官員辭職後的去向主要是去辭職前有業務關係的企業任職,領取高薪,利用在職期間的影響力發揮“餘熱”。“逃逸式辭職”的理由主要有因病早退、自謀職業、下海經商、志于學術、追求理想等。在職期間不貪或少貪以規避查處,辭職之後再兌現,是“逃逸式辭職”最顯著的特點之一,這種腐敗方式時間跨度長、隱匿性強,而且辭職兌現好處的方式往往披著符合民商事法律法規的外衣,對違法違紀人員而言風險更低、成本更小。(閱讀原文牆內政策/政治
一流人才大材小用, 二流人才壟斷一流位置, 已造成兩大危害劉益東  – 文化縱橫 – 2023-09-15
新一輪全球競爭的焦點是大國競爭,大國競爭的關鍵是科技競爭,科技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競爭(網絡圖片)摘要:
近期,《關於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正式發佈。但是,如何改變不良學術風氣,讓真正有能力的一流人才脫穎而出,仍是一大難題。本文指出,做成事的關鍵是選對人。我國目前學術圈存在的一大問題是,二流人才佔據了一流人才的位置和資源,而真正的一流人才卻被大材小用,由此造成兩大危害:一是扭曲正常人才秩序,浪費資源、壓制英才;二是較低入選標準的壞示範作用,出現人才“逆淘汰”問題。作者提出,識別一流人才不必面面俱到,評價其一項頂尖的原始創新成果足以認定,即“以尖識才”。一流人才的識別標準就是“一把劍主義”,即十年磨一劍,做出一項突破性成果,在科技史上“立得住、傳得下去”。應支持和鼓勵成長中的學者不僅一專多能,更要一尖多能。理工科當如此,文科領域更應如此。(閱讀原文牆內財政/經濟
2025年,中美將進入新的戰役激化期?黃仁偉 – 國關圈 – 2023-09-10
到2025年新一屆政府上台,無論是共和黨極右翼還是民主黨建制派上台,都必然對中國展開猛烈攻擊(紐約時報/圖)摘要:
近期,美國國務卿、氣候特使、財政部長、商務部長接連訪華,預示中美關係進入一段緩衝期;而美國態度轉變,一個重要原因是面對2024美國大選,拜登政府在經濟、氣候等議題上亟需中國配合。但也有人認為,大國競爭態勢並未改變。那麼,究竟如何理解其中的變化?作者認為,2021年至2050年這30年,都屬於中美戰略相持階段。中國將面對被美國為首的西方體系排斥的局面,不得不從融入為主,轉變為塑造和改變現有國際格局與體系的進程。只有中國保持上升勢頭並達到與美國相平衡的狀態,中美結構性矛盾的對抗度才會下降,由有限對抗向妥協和合作轉變。並且,作者展望了中美戰略相持階段的三個分段特徵,並提出如下建議:在激化期我們要針鋒相對痛擊來犯之敵,在緩衝期則要注意有理有利有節,保持和擴大合作內容,儘量延長緩衝期,推遲中美戰略攤牌的爆發點。(閱讀原文牆內財政/經濟
中國大規模拋售美國國債了嗎?翟東昇 – 翟東昇的全球政治經濟研究 – 2023-09-11
如果能夠以此為基礎打造一種比美元購買力更靠譜且更有市場廣度和深度國際資產池,那麼整個世界才能擺脫美元的統治(路透社/圖)摘要: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數據,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已降至8353.9億美元,縮水17.5%。一些媒體將此解讀為中國大幅拋售美債,甚至是對美國的反制行為。然而,中國持有美債規模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美債價格下跌,而非實際的拋售行為。實際上,從2022年3月底至2023年6月底,中國淨出售長期美債235.7億美元,僅占持有規模變動的15.7%,剩餘的84.3%主要受美債價格下降的影響。一些人期望美國巨額的國債和不負責任的貨幣政策會導致全球拋售美債,從而影響美元的霸權地位。但目前,沒有任何資產能夠取代美元和美國國債成為國際貨幣體系的價值基準。歐元區的國債由於各國財政未能統一,不能視為一種可靠的替代品。中國的地方債規模大,國債規模小,債務結構不合理。因此,美元和美國國債目前沒有真正的競爭者。這也是為什麼金磚國家正在探討創建一種新的國際資產,以擺脫美元的統治。(閱讀原文牆內財政/經濟
“認房不認貸”後,全國房價就會漲了?謝九 – 三聯生活週刊 – 2023-09-05
廣州市一處建築工地前飄揚的中國國旗:廣州和深圳8月30日宣佈開始實施”認房不認貸”的政策,給予首套購房者更多優惠(路透社/圖)摘要:
“認房不認貸”政策在一綫城市落地,旨在解放被“認房又認貸”壓制的改善型需求。該政策允許有貸款記錄但無本地住房的人被視為首套房購買者,享受較低首付和利率,為一綫城市中有置換需求的人群提供了更多機會。然而,該政策是否能改變樓市下行趨勢,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首付減少意味著月還款增加,加大了購房者的經濟負擔。在當前經濟和房地產市場下行的背景下,高槓桿購房變得更加風險,一旦房價下跌,購房者可能面臨負資產風險。對於有置換需求的購房者,小房子變現也是一大挑戰。經濟下行導致底層小房子需求減少,影響了整個置換鏈條的運作。此外,該政策的實施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市場反應,這些都將影響樓市的未來走向。總之,“認房不認貸”雖有一定刺激作用,但由於多方面的不確定性和挑戰,其對樓市的長期影響仍然未知。市場的未來走向仍充滿變數和不確定性,需要更多的觀察和分析。(閱讀原文
免費訂閱?“點擊”加入!Copyright © 2023 Dialogu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 Share

Comments are closed.

Dialogue China

Dialogu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