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 #132:真相揭秘:中國海外民運山頭林立?

對話中國智庫簡報訴說中國當下2023年6月1日 – 第132期本期話題本刊所載內容不一定代表本簡報或本智庫觀點。         
         卷首評
怎樣看“中國海外民運山頭林立”的現象?
          智庫觀點二十年退耕,二十年退林
          政策(牆內輿論)中國絶大多數中西部農業縣,或將成為永久性農業縣近期中國發生3件大事, 都指向一個悄然崛起的45°青年群體
          政治(牆內輿論)美日韓“三眼聯盟”呼之欲出
          財經(牆內輿論)中國對外經濟關係或現歷史性拐點北京市委書記會見百度創始人,背後藏著一股重要趨勢 卷首評
怎樣看“中國海外民運山頭林立”的現象?王丹 – RFA評論 – 2023-04-28
八九民運領袖/對話中國智庫所長王丹(路透社)提到堅持了三四十年的中國海外民運,有一種長期流傳的批評在網路上鋪天蓋地,說海外民運“山頭林立,內鬥嚴重,無法團結統一,因此一事無成”。作為海外民運的一員,我非常歡迎外界的批評指正,但也有責任根據我的認識釐清事實,說明情況,以免謬誤流傳。針對以上說法,我不能說外界的批評完全沒有依據,但是,我認為有八個方面的問題是需要大家在批評的時候深入思考的:

第一,關於海外民運的情況,很多人其實都是道聽塗說,既沒有親眼所見,也不認識幾個民運人士。大多數人無非就是在推特等社群媒體上看到一些消息,就人云亦云。問題是現在網路上虛假信息那麼多,很多都是無法判斷真偽的,這些信息能夠作為判斷的充分和嚴謹的依據嗎?

第二,海外民運陣營內部有沒有意見不合?當然有。但如果我們願意針對每個個案進行認真瞭解就會發現,很多其實都不過是個人之間的意見糾紛,甚至是個人之間的個性不合導致的衝突。把這樣的個人之間的矛盾說成是為整體的海外民運的特質,不僅以偏概全,也是混淆了不同的概念。

第三,說起來所謂的“內鬥”,也就是說相互之間的爭吵甚至不和,難道真的就僅僅是中國海外民運的問題嗎?不要說一個政治組織,就是小到一個家庭,夫妻之間也還經常有吵架拌嘴的時候;即使進行制度比較,在民主制度發達的國家,黨派對立也是相當嚴重的,這種對立,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民主制度的一種體現形式,因為只有對立,才有相互監督和彼此的制衡,只有爭吵才能讓政策更加完善。更不用說中共這樣的專制制度政體,彼此之間稍有不和,根本就是你死我活的問題。簡單說,一個組織內部有不同意見,有分歧有爭吵甚至有分裂,這是普遍的現象,是人性的問題,這並非中國海外民運特有的問題。

第四,說海外民運“山頭林立”,無非就是因為海外民運有不同的組織。但這算是問題嗎?在政治問題的判斷上,本來就會有不同的意見,不同的立場和不同的做法,表現出來就是出現不同立場的人進行不同的組合,這本來是就是民主政治的正常現象。相反,讓一個鬆散的持不同政見的聯盟,硬要結合成一個組織,有一個領袖,一個聲音,一個主張,這樣的期待或許是善意,但各位想想,這不就是長期以來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共的黨文化熏陶出來的大一統思想的表現嗎?什麼都要統一在一起,這不正是洗腦的結果嗎?“山頭林立”其實並不必然是壞事,讓外界詬病的,其實是不同的組織之間是否能遵守民主規則,共同從不同的角度努力。

第五,所謂中國的海外民運,其實是一個非常寬泛的定義,沒有人有資格判斷誰是海外民運,誰不是海外民運,這就導致很多人被外界寬泛地認定為中國海外民運,儘管他們本人都不一定承認。外界在評論和批評的時候,應當先認清一個事實,那就是如果我們無法給海外民運下一個準確的定義,劃分一個明確的標準,就不應當動不動把“海外民運”作為一個整體來認知。這樣的判斷,其實是很不嚴謹的。

第六,海外民運在自由的世界和輿論環境中活動,非常容易受到各種批評甚至抹黑攻擊。很多人即使到了海外,對於中共仍然不敢公開批評,但是對於海外民運,大家就沒有這樣的恐懼,因此批評起來就毫無顧忌,充分享受言論自由。因此我們在推特等社群媒體上經常看到大量的對海外民運的批評。但也正因為批評海外民運既安全又方便,這就導致海外民運看起來似乎問題很大。

第七,中國海外民運陣營中,的確有一些人和事值得批評甚至詬病。但是外界在評價海外民運的時候,往往眼睛只看到具有爭議性的人物,而忽視了一件事,那就是:事實上,還是有很多海外民運陣營的朋友,其實幾十年堅持不放棄,從不參與公開的爭吵,從不介入不同組織的分歧,而是默默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的人因為低調,外界看到不多,但是我幾十年來認識不少。我也希望大家的批評,能夠建立在更全面地瞭解海外民運的具體人物和事情的基礎上,而不是隻關心所謂的“內鬥”,這樣的追八卦的心理並不能讓我們對海外民運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第八,我還是要強調:民運的確需要不斷進行自我健談,也要虛心地聽取和接受外界批評。這一點不會因為批評者的無理而改變。但我們不能不把是非說清楚。這跟是否願意聽取批評是兩回事。

最後,我也認為,中國的民主化前景,不是中國海外民運一個陣營的事情,而是所有中國人的事情。外界對於海外民運的批評當然是政治參與的一種,但是中國更需要的,是每個人的建設性參與,是不僅批評他人,而且要檢討自己是否做了什麼,做的好不好。如果你什麼都不做,卻天天袖手品評,評頭論足,滿足於鍵盤評論,這樣的文化也是中國不進步的原因。

總之,我為民運辯護,不是為自己辯護,是因為希望樹立良好的政治氣氛,才能共同對抗中共。還是那句話,從我們自己做起,少說他人,多看自己,改變才會發生。而這一切改變,應當首先從正確認識外界對民運的批評開始。智庫觀點
二十年退耕,二十年退林編輯部 – 對話中國簡報 – 2023-06-01
近来中國專家所提議的水稻上山,和退林還耕異曲同工。(視覺中國)最近,中國西部城市成都的市民發現,本已快完工的環城天府綠道的綠植遭到了大規模砍伐,這座造價341億人民幣、占地10萬畝的綠地一夜之間被覆墾複耕為耕地。

更讓人訝異的是,這些都並非私人破壞行為,而是由政府發起的“退林還耕”運動。2016年習近平提出“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隨後他又不斷提出糧食安全,稱占用耕地種草種樹是違法違規行為;2023年中央一號檔案又特別強調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

中國缺糧嗎?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長叢亮在5月11日的新聞發佈會上宣稱,中國糧食生產實現了19連豐,口糧自主率達100%,人均糧食佔有量480公斤,遠遠高於國際公認的400公斤安全綫。

數據顯示,中國的糧食年產量接近7億噸,需求則為八億噸左右,每年需要從國外進口糧食穩定在1億噸出頭。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個缺口一直依靠國際貿易來平衡,糧食安全也從來都不是問題。
 Grain production and import in China (unit: 10,000 tons)
Green Cylinder: domestic grain production
Orange cylinder: grain import
Source: cngrain.com
實際上這1億多噸的缺口,基本是養殖業用糧。美國,巴西,俄羅斯,烏克蘭、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產糧大國,使用機械化生產,產量高、成本低,從這些國家進口的糧食比農民自己生產的還要便宜。因此對於中國的養殖戶來說,進口糧食是經濟划算的選擇。

既然如此,中國為何突然興起退林還耕?

首先,近年來由於國際貿易環境惡劣,中國的外匯儲備不斷降低,中共想通過壓縮糧食進口以減少外匯流出。

其次,習近平對西方“卡脖子”的做法非常恐懼,在他看來糧食安全就等於政權安全,因此他希望靠自給自足來保證糧食供應。於是各地政府紛紛響應習近平所謂“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端在中國人的手中”的口號,爭相砍伐樹木。

最後,自去年的烏克蘭戰爭以來,歐美國家對俄羅斯進行了糧食、能源、工業品等禁運措施,導致俄羅斯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商品短缺和經濟危機,這嚇壞了習近平。美國信息與戰略研究所(Informatics and Strategies Institute)經濟學者李恆青認為,退林還耕這一舉措,看似是為了防禦國際貿易局勢的惡化,實際上是在備戰。習近平心裡一直是盤算著打台灣,準備和西方從目前的經濟抗衡走向軍事抗衡,退林還耕實際上是在未雨綢繆。

然而李恆青也犀利地指出,自中共執政以來,所有拍腦子作出的決定都沒有達到過任何好的效果,反而產生了大饑荒、並造成社會動盪。此次習近平的退林還耕也注定是一場閙劇,甚至悲劇。

實際上,在過去幾十年裡真正占用了大量耕地面積的,並不是樹林,而是建築開發用地。開發商們拿到了城市周圍風水肥沃的良田,而目前所謂“退林”退的大多是不便于耕種之地、或者偏遠貧瘠之地。因此,退林還耕根本無法達到大量增加糧食產量的效果。

另外,退林還耕還將破壞生態環境。1998 年中國發生特大洪災後,中共開始提出“封山植樹,退耕還林”,江澤民、朱鎔基、溫家寶都多次公開提出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堅持退耕還林政策。不到30年,退耕還林戛然而止,並且來了180度大轉彎,生態環境必將繼續惡化。

最後,農業政策的無持續性會讓農民民不聊生。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東部地區逐漸富裕,農民的種植傾向于多樣化,多數農民選擇種植利潤率更高的果樹、茶樹等。突然大規模的砍伐會讓很多農民幾年的投入血本無歸。還有湖北黃岡的農民在網絡上反映,當地政府竟然把村裡的水泥公路挖掉,填土種莊稼。

40年前中國實施計劃生育,今天又鼓勵大家生三胎;20年前全國推廣退耕還林,如今又開始退林還耕。時事評論人士沈良說,在中共歷史上,各種瞎折騰。從土地改革到社會主義改造,再到大躍進、大饑荒,然後到文革。文革結束後,實行改革開放,一直都在拿老百姓當小白鼠做試驗。

對於目前中共荒唐的政策反覆,李恆青指出,由於西方是自由經濟,因政府無法控制糧食出口,不能從糧食出口量或者價格上對中國政府形成壓力。但除此之外,目前西方政府的對華政策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對華的圍堵逐漸開始發生作用。他建議各國政府保持住目前的對華壓力,多一些耐心和時間,不要讓中國有緩和的機會。最後,李恆青也希望西方媒體可以給予更多的報導傾斜,揭露更多關於中共的真相,使得真相可以傳回中國,加快人民的覺醒。政策(牆內輿論)
中國絶大多數中西部農業縣,或將成為永久性農業縣安永軍 – 文化縱橫 – 2023-04-17
疫情肆虐期間,中國浙江某縣城的送葬隊伍。(路透社)摘要:
本文指出,中國的縣城能提供低配版的現代生活方式和低成本的城鎮化,成為農民尤其是年輕人首選的城鎮化地點。但廣大的中西部農業縣,由於缺乏本地就業,農民即使進城購房,仍不得不外出務工,難以實現以家庭為單位的整體城鎮化。因此當前中西部農業縣的城鎮化是一種“過渡性城鎮化”。本文建議,國家必須從戰略上對中西部農業縣的發展定位予以重新考量,永久性農業縣的主要功能應在於公共服務供給,為農民提供比大城市性價比更高的公共服務。(閱讀原文政策(牆內輿論)
近期中國發生3件大事, 都指向一個悄然崛起的45°青年群體邢婷婷 – 探索與爭鳴 – 2023-04-10
2023年2月19日,在北京某喇嘛廟燒香祈禱的年輕人們。(蓋帝圖象)摘要:
今天中國青年一代被寄予厚望,但隨著時代的劇烈變化,青年一代也面臨諸多困境。他們被貼上“內卷”、“躺平”、“佛系”的標籤,如今更有“排隊燒香”、“賽博功德”、“青年抑鬱”等問題。 當下,社會發展和分配的方式與邏輯,與之前相比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在青年一代的身上,體現出高速發展和全面轉型之間的張力、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思潮之間的張力。這一代青年在少年時體會了繁榮,在青年時經歷了錘煉,在成為中流砥柱之時,他們將見證民族發展並重塑個人價值。(閱讀原文政治(牆內輿論)
美日韓“三眼聯盟”呼之欲出章池 – 國關國政外交學人 – 2023-04-24
2022年6月29日,美日韓三國首腦在西班牙馬德里IFEMA舉行峰會。(紐西斯通訊社)摘要:
最近,美國、日本和韓國以地區安全形勢惡化和應對朝鮮威脅為藉口,除多次舉行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外,還宣稱將組建一個名為“三眼聯盟”的情報合作機構,擴大情報共享範圍。但未來美日韓同盟關係進一步發展仍難繞開以下問題:一方面,韓日關係改善難度較大。韓日關係近期出現緩和只是表象,深層次的互不信任甚至對立冰封已久。另一方面,美韓同盟角色衝突難以調和。在象徵軍事主權的戰時作戰指揮權移交問題上,拜登政府目前反應平淡,未來不排除美韓在相關議題方面的矛盾會進一步凸顯。(閱讀原文財經(牆內輿論)
中國對外經濟關係或現歷史性拐點智穀子 – 智谷趨勢 – 2023-04-19
2023年4月15日,為期6天的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海口市落下帷幕。(新華社)摘要:
令人驚喜的2023年一季度進出口數據中有不少值得玩味之處。第一,中國外貿交出了出人意料的成績單,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9.8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8%。其中,出口同比增長8.4%;進口同比增長0.2%。第二,作為中國曾經的、長期的最大出口對象國,美國的地位在繼續下滑。按月度計算,中國對美出口已經連續8個月保持下降,這使得美國現在只能排在東盟與歐盟之後。第三,中國對於美國之外的其它西方國家,仍保持了足夠的耐心。加拿大對華出口累計增幅高達64%,碾壓其它所有國家。第四,東南亞的數據不僅僅證明了RCEP的價值,也證明了它在中國外貿中的基本盤地位。其中新加坡也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外資來源地之一。第五,俄羅斯、中東展現出了成為中國外貿基本盤的潛力。看貿易總額,俄羅斯已經超過了德國,有望在今年排在美國、日本、韓國之後。(閱讀原文財經(牆內輿論)
北京市委書記會見百度創始人,背後藏著一股重要趨勢瀟湘 – 瀟湘經略 – 2023-04-24
2023年4月14日,北京市委書記尹力走訪百度公司,百度創始人李彥宏陪同調研。(北京日報)摘要:
2023年4月14日,北京市委書記到海淀區調查研究,唯獨走訪了一家企業:百度公司。主要看了兩樣成果,一個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場景展示,和無人駕駛車模擬系統演示。其實,不僅北京和百度,眼下在全國各地,正浮現一股地方主政者調研人工智能企業的小高潮。人工智能,上可與“數字中國”的頂層設計無縫銜接,下可為發展先進製造業提供新抓手。人工智能產業,是比電商和新能源汽車更具想像力的產業,如今各地摩拳擦掌,建基金,引巨頭,城市之間的AI產業大角逐,已經打響第一槍。(閱讀原文
免費訂閱?“點擊”加入!Copyright © 2023 Dialogu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 Share

Comments are closed.

Dialogue China

Dialogu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