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拿人民當人質

中美貿易戰現在愈演愈烈,中美雙方都祭出了各種手段來報複對方。8月5日開始,中國正式停止采購美國農産品。我們知道,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買家,而美國的大豆主要出口到中國。中國停止採購大豆,當然會傷害到美國的農民,中共希望的是因此而撼動川普的政治基礎。他們寄希望于美國農民因爲自己的利益受損,而通過選票讓川普下台。

不過大家也要想到,這樣的貿易制裁,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它傷害的不僅是美國的農民,其實受害者也包括中國自己的老百姓。我們知道,中國每年人均消費59公斤豬肉,相當于每年必須飼養7-8億只豬供作肉食消費,還有雞鴨牛羊等,這些部分都要靠大豆或殘渣作飼料,此外,大豆還主要用于豆腐,豆漿,榨油等食用消耗,所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和消費對大豆的需求是非常高的。大豆需求是否能夠滿足,也關系到中國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未來大豆要減少依靠進口的模式,價格必然也要上漲,相關産品的價格也會水漲船高,最終承擔代價的,還是中國的消費者。

或許有人會說,中美貿易戰,中國的消費者付出一定代價是應當的。這麽說的人,不妨回顧一下中國官方過去的說法。2018年的時候,中美貿易戰曾經一度有緩和的迹象,當時中方答應大量購買美國的農産品,當然就包括大豆。大家還記得那個時候中國官方是怎麽說的嗎?2018年5月24日的《人民日報》曾經發表署名文章,題目爲《擴大美國農産品進口符合中方利益》,官方給出的說法是:中國增加美國農産品進口,意味著國內消費者也有了更多選擇,消費更趨多元化;中國農業結構調整有了更多動力,農業發展品質將進一步得到提升。因此,《人民日報》文章的結論是:在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擴大內需的大背景下,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呼喚更好産品。中方增加自美國進口農産品,是根據雙方市場的供求情況,政府引導,基于市場經濟原則,由市場主體自主決策的結果。換句話說,當時的中國官方宣稱進口美國農産品,不是出于貿易戰的妥協的需求,而是爲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那麽問題就來了:難道現在中國人民的這種“對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消失了嗎?當然不可能。可是中共現在就完全不顧及這種需要了。如果當初擴大進口美國農産品不是爲了貿易戰,而是爲了中國老百姓的利益,那麽現在爲何就不顧老百姓的利益了呢?這裏顯然存在前後矛盾的地方。換句話說,是不是進口美國農産品的考量基礎,根本就不是爲了中國老百姓的利益,而只是相互攻防的策略性決定。在中共眼裡,中國人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不過就是進攻對手的武器而已,是隨時可以放棄的。

當然,美國的川普政府在中美貿易戰中採取的制裁措施,也導致了美國的農民的利益的損失。但是我們必須指出的是,美國農民是完全有權利表達不滿、甚至通過投票反對川普這樣的做法的,我們前面說過,這也正是中共採取這種做法的深遠目的。換句話說,美國農民會不會爲了中美貿易戰付出代價,在某種程度上他們自己是可以進行選擇的。相反,中國的老百姓承擔貿易戰的代價,卻完全無法爲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做任何事情。一場貿易戰,雙方的老百姓都會付出代價,但是對比之下,中國的老百姓更像是中共的人質。

來源:https://www.chinesepen.org/blog/archives/135791

RFA

  • Share

Comments are closed.

Dialogue China

Dialogu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