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人性 是中國銳實力外交的暗黑本質

對於習近平近年來所推動的攻勢外交作為,美國民主基金會在去年的一分報告中,以「銳實力」(Sharp Power)概括了這些政策內容,終於讓世人對威權政體的性質有了新的認識。

相較於客觀可量化的硬實力(如軍事與經濟),銳實力更像是暗黑行銷術或升級的木馬程式,平時潛伏於體制之下,但隨時可以進行資訊滲透、竊取情資、釋放假消息或是帶政治風向,目的就是製造對手形象的崩壞、社會秩序的衝突、內部勢力的對立以及經濟生產的損失。

對比以價值理念、公共議題、國際建置作為訴求內容的軟實力來看,銳實力並不期待國際社會與他國人民發自內心,由衷認同讚嘆中國世人特色社會主義政經制度的精神象徵,而是希望透過物質誘因、威懾恐懼、情感投射感受到「中國夢」的可畏;或者說至少將西方世界所標榜的「普世價值」進行碎裂切割的政治加工,只要有人相信外在於民主人權價值外的「中國模式」或是「北京共識」,也是現代化的另一種選擇,那麼北京業已達成目標。

深刻地說,美國夢之所以讓人心神嚮往,在於累積各項軟硬實力的豐富內涵;中國夢則讓人心生恐懼,因為那是挑戰人性弱點的切入銳角,只是各種物質力量的聚集而已。

其實中共過去對外政策多能吻合國際體系的現實,換言之,就是在審時度勢的基礎上追求國家利益的目標。以五十年代以來的所倡議的「和平共處五原則」的精神來看,中共成功在美蘇兩強的國際體系中走出「不結盟」的道路。對於廣大亞拉非國家所進行的經濟援助與道義外交,也為未來三個世界理論的外交奠定基礎。直言之,在冷戰時期北京為了突破美蘇兩強的封鎖,度過過大躍進與文革的艱難歲月,進行戰略上的國際統戰應是理性抉擇,中美簽署上海公報的聲明中,中方在聲明中「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的前言,深獲獲得第三世界國家的認同,因為這不僅是馬克思「共產黨宣言」的精神,也是共產國際的理想。在國際關係的南北議題中,這些國家始終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遂行帝國殖民主義下的「被剝削者」。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推動各項市場化與現代化的作為,中國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國際秩序,遂有鄧小平「韜光養晦」與「絕不稱霸」宣示;即便後冷戰時期中國綜合國力提高之後,也有胡錦濤「和平崛起」或「和諧世界」的倡議。北京領導人很清楚,追求國際體系的多極化稀釋美國霸權的主觀期待,但是客觀來說,唯有接受美國所主導的國際體系與國際建置,中國才有可能在「後發展國家優勢」下達到「有所作為」的階段性目標。

習近平掌權以來,在內政外交上改變了鄧小平以來的權力規則,同時也在外交與對台政策上有了大幅度的調整。黨內集體領導與總書記國務院總理分工「體制」蕩然無存;中國不甘指追求國際體系的多極化,而是直接啟動美中爭霸模式,韜光養晦與睦鄰外交已成過去式;對於亞拉非第三世界不再給予無償經濟援助或高舉「無產階級團結」,取而代之則是資源掠奪的「新殖民主義」;對台政策無須訴求「寄希望台灣人民」,認同我就過來共享中國夢,反之則是各類台獨同路人的標籤,隨時等著自我思想審查。

不知道中國人民與知識菁英是否意識到,今天中共的種種銳實力的行徑,其實就是挑戰人性弱點的一面鏡子,北京當下各項政治與政策作為,已經成為自己昔日批鬥打倒的對象。另一方面,台灣作為中國銳實力政策的最前緣,仍有一些人成為其工作推動的潛伏者、煽動者、帶方向者甚至同路人,除了巨大的經濟與商業利益外,你們出賣的也是自己的靈魂與良知,這世界上除了價格之外,聽說還有一種東西叫價值。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46539

  • Share

Comments are closed.

Dialogue China

Dialogu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