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簡報 9月1日 – 總第93期

歡迎轉發和推薦訂閱《中國簡報》(點擊文末信息欄「update your preferences」)
中國簡報訴說中國當下2021年9月1日 – 總第93期
《中國簡報》讀者回饋問卷您的回饋非常重要!
本期內容本報所轉載的文章不一定代表本報觀點。
文章來源除特別說明外均來自微信公眾號。
I. 社論
1. “滴滴“事件應當引起美國重視
II. 政策
2. “農二代”大逃離, 地方官為何還不把“人”放眼裡?
3. 很多人都忽略了一項真正要害的人口指標趨勢
4. 一直宣傳“男女平等”,為何出生性別比還失衡?
5. 政府數字化轉型的要素、機制與路徑——兼論“技術賦能”與“技術賦權”的雙向驅動
6. 村民自治中農村流動人口的數字化參與
III. 政治
7. 對待落難的印度,為什麼中國人如此撕裂?
IV. 社會
8. 為何膽敢瞞報? “金錢豹事件”背後的利益陷阱
9. 中國人為何遲遲找不回民族自尊?
V. 財經
10. “絶不能輸給中國”是一種危險邏輯
11. 中國製造業“早熟型”下降? 非打破利益僵局不可

社論1. “滴滴“事件應當引起美國重視王丹 – RFA評論 – 2021-07-19繼中國政府以政治手段打擊阿里巴巴和騰訊等大公司,干預其上市計劃之後,“滴滴出行”成為新的目標。6月30日,該公司在美股市場公開募股,籌資44億美元,號稱是阿里巴巴集團2014年赴美上市以來,規模最大的中資企業IPO案。但該公司集資成功的喜悅,很快就煙消雲散,因為中共當局立刻出手。

7月2日,中國網信辦宣佈,為了“防範國家數據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要對“滴滴出行”進行網絡安全審查,下令“滴滴出行“暫停新用戶註冊,並下架“滴滴企業版”等25款軟件。這一連串打擊,導致“滴滴出行”股價下跌20%,市值蒸發140億美元。這個震驚國內外市場的消息,自有其眾多的有關中國政策變化的訊息可以討論,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同樣需要從這次事件中吸取教訓的,是美國的投資者和美國政府。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滴滴出行”赴美上市,IPO大獲成功,說明在美國,在華爾街,很多投資者對於中國市場仍然看好,或者說仍然寄予很大期待,希望可以從中國的經濟增長中繼續分一杯羹。顯然,美國投資者心中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依賴心理還是根深蒂固。我認為這是非常危險的想法。且不說中美關係自疫情爆發之後,已經進入高風險區,對類似以大型外國企業作為抗衡美國或者報復美國的政治武器的做法,投資者理應提高警惕心;就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的判斷,美國的投資者似乎還是過於樂觀,或者說無法穿透表面數字的迷霧看到潛藏的巨大風險。“滴滴出行”事件其實已經說明,中國已經變成投資的高風險地區,這是美國投資者應當吸取的教訓。

其次,這次中國政府出於種種政治考量懲罰“滴滴出行”公司,幾天之內就導致美國投資人受到重大的經濟損失,這應當給批准中資企業來美國上市的美國相關監管機構敲響警鐘。長期以來,美國聯邦證管會對中資公司上市審計並不慎重,門檻不高,其理由是一切按照市場標準從事,對中資企業要和其他國家的企業一視同仁。這聽起來當然是嚴格的市場精神和法治原則的體現,但這樣的原則和法律是否也應當針對實際情況做一些調整,以保護美國投資人的利益呢?

實際情況是,不管是私人企業還是國有企業,只要來自中國,就不可能保障其百分百的純經濟行為,在這些企業的背後,有一隻巨大的看得見的政府的手在操控。中共不僅僅是用經濟考量來監管大企業,還有很多的政治考量,這樣的政治因素的干擾現在越來越明顯,也越來越嚴重。

因此,絶不能簡單地用市場經濟的統一標準來對待赴美上市的中資企業,必須要修改政策,提高對中資企業上市的風險評估標準,把中國的整體政策變化考量在內,對於中國的經濟運營環境的分析,也一定要加入和加重政治因素的份量。如果面對近幾年中國政治力對於企業日益加強的控管和干預視若無睹,繼續把中國當成市場經濟國家對待,這就已經不僅僅是天真的問題,而且會導致美股投資人的利益無法得到更加嚴格的保護,這是美國政府應當從“滴滴出行”事件中吸取的教訓。

返回頂部政策2. “農二代”大逃離, 地方官為何還不把“人”放眼裡?張書琬 – 文化縱橫 – 2021-05-02導讀:
本文梳理了改革開放以來對外出務工農民群體的治理史,發現長期以來那些收緊或者放鬆對農村勞動力流動的控制政策,都服務於當時經濟發展的需要,而非務工農民群體本身。近年來,情況有所改變,國家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其中一個目標是使外出務工農民能平等享受權益,但要在各地普遍實現這一目標,並不容易。(閱讀全文

返回頂部政策3. 很多人都忽略了一項真正要害的人口指標趨勢李建新 劉瑞平 – 文化縱橫 – 2021-05-11導讀:
本文指出,過去靠國內人口流動來彌補省內人口空缺的時代已經結束,如果各地還用“搶人”策略來彌補勞動力缺失,將引發惡性競爭,加劇區域發展不平衡。因地制宜地實行激勵生育政策,推出相關的社會經濟配套政策,才是各地制定人口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閱讀全文

返回頂部政策4. 一直宣傳“男女平等”,為何出生性別比還失衡?徐超軼 – 南都觀察家 – 2021-05-10導讀:
之所以有出生性別比的失衡,即出生人口上“男多女少”的局面,無非是因為社會公眾普遍存在對男嬰的偏好,這一偏好深植於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之內,難以在短時間內扭轉。需要認識到的是,在實際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著社會、文化、經濟、制度上的男女不平等,正是這些實然的存在,導致了人們對性別的偏好和對新生兒性別的選擇。(閱讀全文

返回頂部政策5. 政府數字化轉型的要素、機制與路徑——兼論“技術賦能”與“技術賦權”的雙向驅動孟天廣 – 政治學人- 2021-05-04導讀:
伴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走向縱深,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國家治理,以數據驅動和數字治理為核心特徵的政府數字化轉型成為全球治理轉型的核心議題。政府數字化轉型不僅促使數字技術嵌入政府科層制以推進治理結構再造、業務流程重塑和服務方式變革,還構建著新型政府-社會關係、政府-市場關係,以支撐數字社會建構及數字經濟發展。(閱讀全文

返回頂部政策6. 村民自治中農村流動人口的數字化參與何陽 – 政治學人 – 2021-05-23導讀:
農村流動人口參與村民自治是實現村民自治“治理有效”的題中之義。基於浙江A縣的案例,對村民自治中農村流動人口數字化參與問題展開探討。相較於傳統參與方式,數字化參與具有多維特徵和重要價值,但也具有適用事務類型有限、面臨技術等各種風險及難以納入全部參與主體的侷限,未來應當釐清數字化參與方式的適用事務類型,規避數字化參與風險,妥善處理數字空間與物理空間銜接問題。(閱讀全文

返回頂部政治7. 對待落難的印度,為什麼中國人如此撕裂?文化縱橫 – 文化縱橫 – 2021-05-18導讀:
面對內外局面的接連失控和西方盟友的見死不救,印度的國家治理陷入困境,以至於不得不作出“16年來的首次政策轉變”——開始接受外來援助,包括從中國等國家訂購物資。這一顯著的變化,引發了人們對印度的深入思考。重新認識印度,也成為中國輿論場上的一個爭鳴點。(閱讀全文

返回頂部社會8. 為何膽敢瞞報? “金錢豹事件”背後的利益陷阱姚中秋 – 文化縱橫 – 2021-05-10導讀:
過去數十年來,中國社會對價值觀的變遷,採取了一種聽之任之的鴕鳥態度,似乎認為它會隨經濟發展自然而然地成熟起來。然而人們發現,我們雖然在短時間創造了經濟奇蹟,卻問題重重。沒有正義感的利己主義者注定是鐵桿“搭便車者”。長期看,利己主義者的財富都是不穩固的。人們以為自己的利益在增進,但其實是在相互欺騙、爭奪財富與幸福感。(閱讀全文

返回頂部社會9. 中國人為何遲遲找不回民族自尊?杜維明 – 文化縱橫 – 2021-05-29導讀:
中國的傳統文化能否超越政治化的限制、去除糟粕,能否超越“從西方發展出來的現代性”,給世界帶來類似西方“人權”的普世價值?他認為,作為中國文化傳統支柱的儒家思想,是創造多元現代性的切入點。在傳統復興的大背景下,我們需要的並非儒家價值的回歸,而是儒家價值的重生。(閱讀全文

返回頂部財經10. “絶不能輸給中國”是一種危險邏輯朱鋒 –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2021-05-29導讀:
新冠疫情的全球暴發,凸顯生物病毒等全球性議題正在以及將要對人類安寧構成的重大挑戰。“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氣候災變,很可能大大超過新冠疫情對人類公共健康與經濟穩定帶來的打擊。正因為如此,中美兩國作為全球兩大碳排放國,氣變合作本應成為兩國加強合作重要的黏合劑,但拜登政府迄今的政策表態卻令人不安。(閱讀全文

返回頂部財經11. 中國製造業“早熟型”下降? 非打破利益僵局不可蔡昉 – 文化縱橫 – 2021-06-08導讀:
中國經濟仍存在巨大的資源重新配置空間。本文提出穩定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比的充分理由:有利於創新發展、挖掘資源配置效率潛力、激勵人力資本積累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以及促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最後,作者建議從構建競爭政策、產業政策和社會政策三足鼎立格局入手,實現提高生產率和獲得新動能等目標。(閱讀全文

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1 Dialogu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 Share

Comments are closed.

Dialogue China

Dialogu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