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簡報(2021年3月15日 – 總第82期)

歡迎轉發和推薦訂閱《中國簡報》(點擊文末信息欄「update your preferences」)

中國簡報

訴說中國當下

2021年3月15日 – 總第82期

《中國簡報》讀者回饋問卷

您的回饋非常重要!

本期內容

本報所轉載的文章不一定代表本報觀點。文章來源除特別說明外均來自微信公眾號。I. 社論

1. 追責是最好的歷史記憶

II. 政策

2. 打破“唯論文”? 中大教授: “既得利益陷阱”才是真問題

3. 跳出“薩繆爾森陷阱”——一個扭轉國運的戰略抉擇

III. 政治

4. “中國學派”喊了多年, 為何遲遲立不起來?

5. 拜登豪言一切推倒重來? 唯有一條將變本加厲

IV. 社會

6. 人口斷崖,放開三胎就可以了麼?

7. 懸浮之迷: 為何中國社會組織號稱80萬, 百姓卻絶少察覺?

8. 流調中的“北京摺疊”: 誰配在大城市做中產?

VI. 財經

9. 破碎的租房夢:長租公寓會成為下一個P2P嗎?

10. 反壟斷的利劍為什麼揮向了阿里巴巴?

11. 一個想做“打工人”而不可得的時代正加速到來

社論

1. 追責是最好的歷史記憶

王丹 – RFA評論 – 2021-01-22

1月23日,就是新冠病毒在中國爆發後武漢封城的一週年。這場最早起源於中國武漢的疫情,一年來,已經導致全球9400萬人染病,200萬人死亡,對人類社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和威脅,而疫情至今仍舊沒有大幅緩解。我們在這裡要指出的是:對於這場疫情造成的災難,至今真正的責任者還沒有被追究責任,而那些一年前的吹哨著,卻已經幾乎被遺忘。這是對歷史的極大嘲諷,也是對疫情受害者,包括死難者的不尊重。值此武漢封城一週年之際,我認為,人類社會需要歷史記憶,需要從歷史記憶中吸取教訓,而今天,最好的歷史記憶,就是追究一年前疫情擴散的真正責任者。而這個真正的責任者,就是中國政府,就是中國政府的領導人習近平。這才是真實的歷史,歷史的真實。

然而,我們所有人都應當反思的是:武漢封城一週年了,我們是否還記得當年那種非人道的,暴力手段下的封城措施,讓武漢人民付出了多麼慘重的代價,而如今,武漢人民的代價得到賠償了嗎?當年風行一時的《方方日記》,現在還有多少人提起?我們是否還在關心:那些以公民身份記錄疫情真相的人,陳秋實,方斌等,他們現在到底在哪裡?我們是否還懷念李文亮醫生,是否還記得他因為吹哨而被政府警告的事實?我們也應當追問,張展到底報導了什麼,要被判四年的重刑?我們都知道,中國政府從來就有掩蓋歷史的習慣,然而,我們作為國人,是不是也要逐漸淡忘一年前的歷史了呢?

同時,我們都應當警惕的是:中共當局現在不僅是掩蓋歷史,而且已經在肆無忌憚地改寫歷史敘事,肆無忌憚地扭曲歷史。今天,當你走近武漢的所謂抗擊疫情的紀念館的時候,迎面而來的最突出的畫面,居然是習近平的畫像。當局正在欺騙人民,是習近平的“英明領導”帶領中國迅速控制住了疫情,而完全迴避了“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的習近平,早在2019年12月就知道疫情嚴重,但在接近一個月的時間裡,下令向全社會和全世界隱瞞真相的事實;當今至今也沒有給外界一個信服的解釋,為何在疫情爆發之後,武漢病毒研究室附近發生過一次神秘的大爆炸?為什麼中國的疫情在去年夏天就據說已經被控住著,但時過一年之後中國政府才允許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到武漢調查;而為什麼,在這些專家到來之前,上百頁的相關研究資料被當局從網絡上刪除。中共及其政府,到底在隱瞞什麼?

最值得警惕的,其實是中共當局對歷史的改寫。今天,全世界似乎都在讚揚中國的防疫成就,但卻忘記了去的成就的這個政府才是疫情的始作俑者;而中共當局,已經安排寫手,在微博上散步“疫情不是起源於武漢”的消息。最應當承擔責任的人,儼然成為了被歌頌的英雄;按照中共官方的腔調,現在不是中國要給世界一個解釋,反倒是世界欠中國一個道歉了,這不是天大的荒謬嗎?要知道,短短一年,歷史竟然被如此改寫,這不僅是中共的宣傳的責任,也是我們這些普通人容易淡忘過去的責任。

類似新冠病毒這樣的全球流行疫情,在未來很可能還會出現,人類社會必須做好思想準備,面對一波波的來自病毒的挑戰。釐清事實,追究掩蓋真相者的責任,就是我們能做的最好的準備。因此,值此武漢封城一週年之際,我們不能放棄追究責任。

返回頂部

政策

2. 打破“唯論文”? 中大教授: “既得利益陷阱”才是真問題

陳春聲 – 文化縱橫 – 2020-12-16

導讀:
作為恢復高考之後中國學術40年的親歷者,作者指出,中國學術研究整體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真正能歷史留痕的思想發明卻未同步增長,中國知識界的自信心也未同步增強。儘管艱難,人文學者還是要努力保持學科自覺,守護人文精神,特別是在數字化時代,人文學者的功力主要體現在眼界和通識方面,新一代學人應更重視博大的學術視野和深刻的思想建構。(閱讀全文

返回頂部

政策

3. 跳出“薩繆爾森陷阱”——一個扭轉國運的戰略抉擇

高柏 – 文化縱橫 – 2020-12-05

導讀:
2020年接近尾聲,儘管中國已經率先走出疫情,世界經濟的復甦卻並不樂觀。疫情引起的跨國產業鏈斷裂、跨國投資大幅下降、地緣政治風險的急速加劇以及各國經濟刺激政策背後隱藏的各種風險無一不在擠壓著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空間。未來中國有必要學習如何通過調整貿易利益的分配,實現減少國際衝突、增強合作的目標,進而為中國未來的發展創造更有利的外部環境。(閱讀全文

返回頂部

政治

4. “中國學派”喊了多年, 為何遲遲立不起來?

潘維 – 文化縱橫 – 2020-12-08

導讀:
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格局悄然轉變,以往被奉為圭臬的西方理論遭遇現實衝擊,解釋力日益削弱。而越來越多的中國學人也不滿於中國社會科學長期被西方話語宰制的現狀,期望建立“中國學派”,用“中國方法”討論“中國問題”。作者特別指出,在美國發起世界範圍的美中對峙之際,中國要警惕落入唯制度、唯主義之爭的“蓬佩奧陷阱”,否則將不利於我們構築國際統一戰線,也不利於凝聚國內共識。(閱讀全文

返回頂部

政治

5. 拜登豪言一切推倒重來? 唯有一條將變本加厲

封凱棟 – 文化縱橫 – 2020-12-15

導讀:
輿論認為,特朗普舉全力打壓中國產業和科技的行動,將延續至拜登時代,甚至可能愈演愈烈。作者提醒,未來美國很可能將它所支配的國際體系的一切支柱性條件都“武器化”,包括貨幣、軍事、國際經貿秩序以及全球生產和技術網絡,中國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閱讀全文

返回頂部

社會

6. 人口斷崖,放開三胎就可以了麼?

邢海洋 – 三聯生活週刊 – 2020-12-11

導讀:
“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我國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半個月前,中國民政部部長李紀恆的一篇文章引發熱議。他建議,要引導生育水平提升並穩定在適度區間,增加勞動力供給。這兩天,建議放開三胎的專家多了起來,也引起了民眾廣泛的討論。放開三胎就夠麼?還是除了全放開之外,還要輔之以鼓勵生育的政策(閱讀全文

返回頂部

社會

7. 懸浮之迷: 為何中國社會組織號稱80萬, 百姓卻絶少察覺?

陳鋒 – 文化縱橫 – 2020-12-19

導讀: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社會治理”受到高度重視,社會組織也被視為基層治理的重要主體,在政府扶持培育政策和政府購買服務的推動下獲得迅猛發展。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社會組織參與實際治理的效果卻十分有限,多數社會組織仍無法深入社區、服務能力較低。 作者呼籲,中國社會組織再出發,必須回歸“社會”,真正發現“群眾”。(閱讀全文

返回頂部

社會

8. 流調中的“北京摺疊”: 誰配在大城市做中產?

李春玲 – 文化縱橫 – 2020-12-28

導讀:
北京病例的流調報告在標示出地區感染風險之外,也鋪展開了生活在大城市褶皺中的“普通人”的生存圖景,引發了廣泛共鳴。 中產的壓力和焦慮最主要來源於四個方面:購房、子女教育、醫療和養老,其中住房問題是其最大的焦慮。作者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社會保障水平較低、公共服務質量較差,另一方面是因為過去幾十年高速經濟增長和急劇社會變遷催生了極強的物質慾望追求。作者認為,政府在制定政策時,不僅要彌補底層人群,也有必要考慮政策對中產的影響,並儘力為青年人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閱讀全文

返回頂部

財經

9. 破碎的租房夢:長租公寓會成為下一個P2P嗎?

老九論財經 – 三聯生活週刊 – 2020-12-10

導讀:
長租公寓的誕生,和P2P有諸多類似之處,都是在政策風口上應運而生,這兩個行業的快速發展,都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政策東風。但最近,長租公寓市場的危機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房東收不到租金,導致很多租客被掃地出門。當前長租公寓市場的一地雞毛,很容易讓人想起P2P,就在上個月,紅極一時的P2P平台剛剛被全部清零,長租公寓市場會成為下一個P2P嗎?(閱讀全文

返回頂部

財經

10. 反壟斷的利劍為什麼揮向了阿里巴巴?

老九論財經 – 三聯生活週刊 – 2020-12-28

導讀:
中國的監管部門之所以對阿里立案調查,是因為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所謂“二選一”,主要是指電商平台要求入駐的商家在自己和競爭對手之間做出選擇。阿里巴巴因為涉嫌壟斷被立案調查,公司在美國的股價大跌13%。一起普通的反壟斷調查,原本不應該帶來這麼大的殺傷力,反壟斷之劍揮向阿里,到底會給這家巨頭帶來怎樣的結局?(閱讀全文

返回頂部

財經

11. 一個想做“打工人”而不可得的時代正加速到來

王惠民 – 文化縱橫 – 2020-12-07

導讀:
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發展逐漸入侵了人之為人的內核涵義,也深刻撬動了基於此而形成的勞動關係。如果說發達資本主義時代大眾的宿命是成為靠販賣勞動力換取生存資料的“打工人”,那麼當人工智能可以代替大多數人類勞動,連勞動力都已經一文不值時,“打工人”們如何生存?作者指出,在政府誓言代表絶大多數勞動者利益的國度(比如中國),也許會誕生一種不同於上述模式的另一種可能未來。(閱讀全文

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1 Dialogu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opted in at our website Dialogue China.Our mailing address is:

Dialogue China

12774 Wisteria Dr # 2958

GermantownMD 20874-9998

Add us to your address book

Want to change how you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pdate your preferences or unsubscribe from this list.

Email Marketing Powered by Mailchimp

  • Share

Comments are closed.

Dialogue China

Dialogu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