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海歸」的飯局觀察:經商的有錢人和讀博的文化人為啥都不自信

分類: 社會

日期 2018年2月24日

媒體 微信公眾號《思想者內參》

導讀:

中國人一般在生意或辦事之前舉行飯局,西方人一般是簽約和事成之後再舉辦,可見前者的飯局是成事關鍵,後者則是錦上添花的助興。 總之,中國的很多社會潛規則,大部分都可以在中式飯局裡一窺真相。 因此,要相觀察當今中國社會的民風和民心,飯局是個萬不可錯過的實驗中心。

摘要:

作者本身是一個對飯局沒什麼好感的人,覺得都是浪費時間。 一大批本來就沒任何交集的人通過互相敬酒、看起來好像認識許久,但其實大多數人都只不過剛坐下沒多久,仍處在連對方名字都叫不出的狀態。 這些「局」的意義是為了結交一批已有社會基礎的人,通過他們獲得一些自己可以利用的資源,把他們當工具給自己創造平臺。 在一個海歸學者和國商人的飯局之中,商人想通過把學者壓下去,向在場的各位宣告他自己的成功人生以及資本的勝利。 但有意思的並不在於交鋒,而在於一個億級老闆在憑藉自身努力在某領域大獲成功的前提下,依舊不那麼自信,依舊渴望他人的認同。 這種不自信其實彌漫在當下整個社會,沒有一個個體能回避這股潮流。 我們以為「有錢了,口袋滿了就能讓自己變得自信」,但反過來,有點知識,有點文化就真會給人自信嗎? 答案是:也不儘然。 當我們說一個人有文化的時候,除了說這個人有點知識,還指這個人有修養,有品位,擁有某種美好品質。 當我們把知識、文化理解成資本時,我們實際上是用經濟學概念綁架了文化,或者說,把文化降格成了量化物。 當一個人自信時,他是完全處在自由狀態的。 求知者應該自信,因為他獲得了知識的回報,即便最後一貧如洗,經商者也該自信,因為他獲得了資本的回報,即便最後一字不識。(閱讀全文

  • Share

Comments are closed.

Dialogue China

Dialogu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