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台」紅蘿蔔為北京製造「武統」犯台口實

1928年日本官員訪問台灣殖民地期間,曾書寫如下見解:「有些台灣年輕人心懷背叛,運用高度誇張字眼,例如種族自決、台灣自治,或台灣獨立等字眼(譯註:打造自我追尋)。」

這展現近百年來台灣人,追求國家自主的決心;從殖民者眼光而言,當然視之為大逆不道;不過台灣人自主、自決與獨立的心懷意念,卻始終未遭消滅;僅管中共犯台陰影始終籠罩台灣上空。

《美國公民為台灣》(American Citizens for Taiwan)團體,9月7日發表一篇外籍學者邁克爾.特登(Michael Turton)關於台海關係專文,名為「當紅蘿蔔不再是紅蘿蔔?北京對台釋出經濟誘因並非針對台灣人」(When is a carrot not a carrot?Beijing’s economic incentives to Taiwan are not aimed at Taiwan)。其內容指出,數10萬台灣人目前在中國工作,政策性吸引更多台灣公司移往中國;此外,包括購買台灣商品,以及每年上百萬中國觀光客來台,都被描繪為「製造善意」。以上手段,國際媒體習以為常,認為是中國對台灣釋出「經濟紅蘿蔔」,目的在於早日將台灣納入中國幅圓懷抱(bringing Taiwan into the fold),此一委婉說詞,實質上就是吞併台灣。

上述中國釋出「所謂的」紅蘿蔔,影響效益極微,很容易被看破手腳。國民黨前發言人陳以信(目前任職於智庫台美關係研究中心),認為一些台灣人「瞭解中國越多,反而憎惡中國更甚」;對於前往中國的台灣勞工,他最近提出如上觀感描述。他並認為,中共對台政策盲點甚多,難以改變台灣人對中國負面看法。

淡江大學教授黃兆年指出,基於經濟原因前往中國的台灣勞工,後來很可能因為政治或個人因素返回台灣;一些港人打算搬來台灣就是因為台灣擁有「自由」,台灣擁有中國所欠缺的民主軟實力。

近7成台灣人不認同中國,而且過半數以上台灣人擁有獨立意向。台灣外籍學者特登(Michael Turton)指出,北京清楚知道台灣人拒絕「被統」;台灣工人也只是單純到中國賺錢謀生、然後返回台灣。北京明知影響不了台灣人,為何還一再宣稱對台提出經濟誘因?原因是中共的主要訴求觀眾有2個:1.)中國內部民眾;2.)主跑台海事務的新聞媒體。

攻台是害怕自己垮台

關於台海關係,一些研究者以及媒體記者,經常採取貶抑口氣問道:台灣人敢跟中國發動戰爭?然而報導與評論人士,卻很少提問中國人,他們願意為台灣問題,將自己兒女送上戰場?美國智庫「2049計劃」研究室研究員易思安(Ian Easton),在《中共攻台大解密》(Chinese Invasion Threat)一書內容指出,中國軍事專家曾提出警告,一旦中共發動侵台戰爭的同時,必須升高軍力戒備,提防內部以及邊界地區的動亂爆發;而且攻台引發的軍隊傷亡人員情況,預期將極其慘烈。易思安2017年11間亦曾指出,由於中共與周邊國家關係緊張,以及中共自己的內部危機,如果冒然攻台是非常危險舉動,也不符合中共自身利益,甚至可能引發自身的「垮台」(fall apart and collapse)

中國人跟其他人同樣,不願戰爭。然而,對於台灣問題(中國主要的領土聲索對象之一)發動戰爭,卻已幾乎不可避免。所以北京面臨首要頭痛難題,要如何說服中國人,對台動武有其必要性,而且具正當性;這個時候,中共的內部說詞將是,已經提供照顧「惠台」了,但台灣人拒絕接受,這成了中國告訴其人民,「和平統一」已不可得必須攻台的「武統口實」;並將台灣人描繪為不知好歹「忘恩負義的壞蛋」(Ungrateful wretches!)。

其二、中共提出「惠台」(Economic incentives)華麗辭藻,同時意在操弄國際媒體。中共主導台海關係發言權作法,已行之有年。例如,中共常會透過炫武手段,製造台海緊張;基於「緊張」引發討論,也會引發新聞點擊率,外媒當然樂意報導中共的對台動作。另外,中共「惠台」誘因,也會引發報導,因為這類軟實力(soft power),被外媒或中共傳聲筒,視為中方對台正向遞出橄欖枝。外媒報導中共觀點的「惠台」措施,卻忽略掉中共意圖竊取科技技術,掏空經濟,奪走台灣獨立存在基礎。

其三、北京透過「惠台」措施,意圖營造中共政權「是講道理的」,擁有正面形象的「幻覺」,並進一步將台灣形塑為「頑固」、「非理性」,從而意圖弱化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支持意願。另一方面,中共玩弄手段,將中台本質上的緊張關係,轉移為美台關係深化使然,企圖運用「緊張」(tension)關係,警告美國不要干預中國內部事務。

最後,值得密切觀察的是,就像世界上所有專制政權一般,北京同樣面臨合法性危機。中共不但強化內部輿論與組織控制,也企圖將話語權朝國際社會放送;這些舉動在在隱含著中共政權的「深度不安」(deep insecurity)。

中國局面,跟歐洲這個廣大區域,有其類似性,例如在種族上、文化上,皆有著高度歧異性。僅管現代中國,跟17世紀法國各個地區所面臨情況雷同;兩者不同之處在於,法國是要加強不同區域的緊密度以期建立一個現代國家;中國則意在消滅各族群的地方性、本土性認同;這在新疆、西藏,以及香港例證 ,皆鮮明突出。對台灣問題也毫不例外,中共意圖透過「發動戰爭」(手段或恫嚇),來彰顯自己的控制能力,以及存在感。

 

http://www.peoplenews.tw/news/ed974433-93d8-46c0-9485-42c2ee1d422d

  • Share

Comments are closed.

Dialogue China

Dialogu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