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中國智庫簡報訴說中國當下2023年4月15日 – 第129期本期話題本刊所載內容不一定代表本簡報或本智庫觀點。 卷首評矛頭對準美國,中共在全球開戰冷戰佈局 政策(牆內輿論)國家數據局成立,它將改變什麼? 政治(牆內輿論)俄烏打了一年多,中國改變了什麼?沙特與伊朗“北京和解”:宿敵、衝突與新秩序東亞不存在“遏制中國”的同盟 財經(牆內輿論)中國要重啟中高速增長,首先要釐清這些誤區 卷首評 矛頭對準美國,中共在全球開戰冷戰佈局王丹 – RFA評論 – 2023年3月20日中國“兩會”結束,習近平的心得任期開始。雖然不是“新官”了,但是連任之後的習近平,勢必要有一些新的舉措作為“三把火”,以顯示他的連任的必要性。從“兩會”期間他在發言中,罕見地直接點名美國,說美國遏制了中國發展,他還點到為止,但接下來,以及他的親信,外交部長秦剛發表了針對美國的強硬言論。可見,正面對抗美國,與美國爭奪世界霸主地位,將很有可能是習近平下一階段的主要目標之一。這或許也是他所謂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一步落實的既定步驟之一。 前不久中國開始介入中東地區事務,促成了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恢復關係,試圖重塑國際社會政治秩序;習近平還發表了全球文明倡議。這種種動作,都可以看出習近平要成為世界領袖,要進一步進行全球擴張的心態。如果說這些都是表面上就可以看到的動向的話,更值得外界關注的,也是更足以作為習近平將把“偉大鬥爭”的矛頭對準美國的,是中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的一些暗中的部署。 其中之一就是擴大在全球的軍售。美國負責中東和中亞地區軍事行動指揮的中央司令部司令庫利拉,16日向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的時候表示,過去10年中國對該地區的軍售大增80%,他表示,中國提供快速到貨及融資,又不會要求最終用戶協議,流程比美國快上許多。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本月稍早發佈一份分析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全球軍售數據的報告,指中國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已經取得相當大的優勢。北京在2010年至2021年間,在該地區的軍售額超過20億美元,僅次於俄國;在2017年至2020年間,中國在該地區武器出口已超過美國,兩者比例接近3比1。兩位司令向國會表示,中國在軍售方面進展愈順利,美國就愈難與那些原本會選擇與華府合作的國家合作。顯然,中國正在試圖利用軍售,逐漸形成針對美國的軍事聯盟網絡。 這從軍售的路線圖可以看出端倪。以中國對俄羅斯的軍事支持為例,根據美國媒體取得貿易與海關資料披露,俄方企業去年底收到12批中方交付的無人機零件、超過12噸的中製防彈衣,這些貨品並不是直接在邊境交給俄羅,而是途經土耳其後轉赴俄國。早在去年的11-12月份之間,中國的大疆公司(DJI)運交無人機零件給一家小型俄國供應商,也是繞道經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進行交易。這些動作固然是中國規避國際社會的監督和制裁的部署,但土耳其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願意配合,也反映出中國在美國傳統的勢力範圍內已經積極拉攏同盟者,大挖美國的牆角。 這些新的發展不僅對美國,對全世界都是非常危險的訊號。如果習近平已經下了決心,為了爭奪世界霸權,為了中國的全球擴張,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在台灣問題上來自美國的牽制,而不惜結合俄羅斯,伊朗和北韓的力量,與美國進行正面的對抗和衝撞,甚至不惜把冷戰升級為熱戰,對世界和平來說將是嚴重的挑戰。「習近平新時代」,最重要標誌就是「與美國抗衡,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歷史上,這種獨裁者出於個人野心的膨脹,出於對自身實力和國際局勢的錯誤判斷,而貿然發動戰爭,導致天下大亂的例子,所在多有。習近平如果這樣做,其實一點也不會令人意外。如何阻止習近平對人類社會的傷害,將是國際社會面臨的重大課題。政策(牆內輿論) 國家數據局成立,它將改變什麼?周小鈴 – 南方週末 – 2023年3月9日摘要: 2023年3月7日下午,中國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國家數據局宣佈成立。該機構負責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地方數據管理部門也還有必要存在,只有地方熟悉當地的數據資源,包括地方政務數據、國企數據等,能更好地支撐當地的大數據開發。但是,目前公佈的國家數據局的職責範圍不包括數據安全及保護,這或許是因為以往數據領域的諸多規則、政策多以安全為重點,所以現在要對數據安全和數字利用再平衡,但並不意味著在數據安全領域會放鬆。(閱讀原文)政治(牆內輿論) 俄烏打了一年多,中國改變了什麼?匿名 – 正解局 – 2023年3月2日摘要: 在俄烏開戰已經一年多的時間裡,中俄貿易額為1902.72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29.3%,比普京預計的25%還要多。鑒於西方與俄羅斯的緊張關係,中國的替代作用在加強。比如,自俄烏衝突後,因西方制裁,中國汽車抓住了機會提升了37%的俄羅斯市場份額,並晉陞為主流品牌。俄羅斯手機市場上,趁第一名的三星減產,中國的小米成為了第一。中國甚至還獲得了更大的潛在利益,比如未來可能共同修鐵路和開發西伯利亞等等。總之,如果戰爭持續下去,可能連中國最看重的遠東出海口,也有希望獲得機會。(閱讀原文)政治(牆內輿論) 沙特與伊朗“北京和解”:宿敵、衝突與新秩序齊然 – 三聯生活週刊 – 2023年3月11日摘要: 2023年3月10日,在中國的斡旋下,伊朗和沙特兩國在斷交七年後同意恢復外交關係並相互重開大使館。這一結果,有望極大緩解多年來沙特和伊朗在中東地區的競爭和對抗關係。兩國矛盾最直接最重要的起源,是1978年伊朗爆發的伊斯蘭革命和1979年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建立。最近一次的沙特和伊朗斷交,則源於“阿拉伯之春”後中東地區的局勢動盪。從奧巴馬到特朗普時代,該地區的穩定也一直遭到持續的挑戰。總之,中國可能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中東問題的思路,但這一思路到底是如何達成的,還有待更多資料的披露。(閱讀原文)政治(牆內輿論) 東亞不存在“遏制中國”的同盟康燦雄 – 國政學人 – 2023年3月12日摘要: 許多學者認為東亞地區存在、或是將會出現多國參與的“遏制中國”同盟。本文作者從東亞各國對華軍事反應、經貿關係、東亞國家的“不選邊”原則,以及美國的影響等角度分析,指出並沒有充足的證據支撐所謂“反華同盟”存在的觀點。大部分東亞國家希望同時與中、美保持良好關係,因此並未對中國的崛起發出挑戰。倘若美國未來組建遏制中國的同盟,將會鮮有東亞國家意欲加盟。美國的決策精英應當儘早更新他們對東亞的認知。(閱讀原文)財經(牆內輿論) 中國要重啟中高速增長,首先要釐清這些誤區路風 – 底線思維 – 2023年2月27日摘要: 疫情之後,如何重整中國經濟?本文認為,面對美國的遏制、世界多級化格局加速這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重振中國經濟,就應當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強國範式的世界觀之下,放棄收縮性政策,實施積極進取的政策;尊重工業發展規律,促進基礎廣泛的產業升級,激發全體人民的創造力。在此基礎上有必要重新定義高質量發展,引導中國經濟重回中高速增長軌道。(閱讀原文) |
免費訂閱?“點擊”加入!Copyright © 2023 Dialogu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