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自由的靈魂,又算什麼名校?

分類: 社會

日期 2018年4月24日

媒體 微信公眾號《冰川思享庫》,李躍

導讀:

在中國還算善於思考的一部分人時常問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 1949年之後還有「大」學嗎? 何為「大」? 規模大? 還是思想大? 本文總結了一句話,算是回應了經濟大發展的中國目前的高校思想荒蕪的矛盾現狀:一切科技創新,都根植于自由的靈魂,而培育自由的靈魂,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應成為名校的一種標配。

摘要:

美國將在長達 7年的時間裡向中興通訊禁售晶片的消息,成為這幾天的輿論熱點,自主科技創新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來得迫切。 科技創新背後是人才問題,人才背後是教育問題,這是一條看得見的邏輯鏈條。 但是,目力所及,衡量名校的標準,還往往以升學率一統天下。 但事實上,我們又看到,國內一些真正的名校,在繼續保持驕人升學率的同時,已經悄悄豎立了另一種名校標杆,讓教育在更大層面上從過於功利的窠臼中回歸成「人」的本質。 現代教育的價值之一,就是培養出一群具備現代眼光、具備歷史縱深感與國際視野的人,尊重學生的個人化而不是去個人化,張揚人文精神而不是將教育工具化。 很多人認為,這種公民素養到大學再訓練也不遲。 殊不知,中學時期不僅是一個人重要的身體發育期,也是重要的精神發育期。 錯過了這樣的視窗期,對一個人的成長而言意味著一種難以彌補的空白。 回到包括晶片在內的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上來,科研實力離不開長期積累,從根本上看,指向的是一個秉持什麼樣的教育理念的問題。 從現在起,我們需要進一步優化教育的頂層設計,將那種填鴨式的陳舊的教學方式逐出教育門牆,調整人們心目中的名校標準,讓一個人的靈魂獲得更舒展地成長,為那些在某些方面天賦異稟的人的成長提供更多制度性保障。(閱讀全文

  • Share

Comments are closed.

Dialogue China

Dialogu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