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纪念馆手记(3)
1. 昨天,6月22日, 是“中国书院“系列课程中苏晓康讲座的第二讲. 晓康真的堪称当今最棒的”说故事的人“之一. 过去的历史娓娓道来, 其中时不时夹杂着闪光的思考点. 看似散漫, 但你要注意听, 才能咂摸出味道来. 比如, 晓康在昨天的课程中讲到: 其实, ”振兴中华“这个口号, 不是中共提出来的, 而是北大的学生最早喊出来的. 他轻描淡写一句话, 但我觉得揭开了历史的面纱: 以往中国的进步, 很多, 其实是来自社会的推动, 而不是统治者的主动. 这或许是我们今天看待中国改革开放时最大的迷思. 这样的思想闪光点很多, 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晓康的课程还有六次, 我建议大家不要错过.
2. ”六四“纪念馆搬家,重新开幕, 有很多义工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我要再次向他们表示感谢.但是其中, 有一位我要特别介绍. 她是一位高中生, 从始至终积极参加各项工作, 帮了我们纪念馆很大的忙. 她还有一个身份:她是王炳章先生的外孙女!!! 每次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我心内都非常感触. 王炳章先生的外孙女, 今天是”六四“纪念馆的义工, 这件事本身, 饱含历史意义. 它不仅展现出追求民主的事业后继有人, 而且也象征着代际传承, 这是我更重视的. 众所周知, 海外民运是王炳章先生最早揭起大旗的, 现在他身陷囹圄, 但他的外孙女接过了长跑的接力棒, 我相信, 炳章先生在狱中得知这个事情, 心中一定是非常欣慰的. 我多次讲过, ”六四“纪念馆以”六四“事件为核心, 但是主题概念是”抗争“. 中国的抗争历史上, 有无数的人,是我们不能忘记的, 也是纪念馆未来会努力让大家铭记的, 王炳章, 就是其中一个. 我内心有个小小的心愿, 或许有一天, 我们可以在”六四“纪念馆, 为王炳章先生办一个特展, 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为中国民主化作出的牺牲和奋斗. 希望, 那是我能给我们这位最年轻的义工的一份感谢.
202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