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中國沙龍」札记1

王丹:「中國沙龍」札记1

1.  10月12日下午是我的「中國沙龍」八堂課的第一節, 十五六個報名的朋友參加. 課上, 我們討論了為什麼優秀的西方記者如何偉與歐逸文, 對中國的認識能夠那麼深刻? 從《尋路中國》一書中的一個片段出發, 討論了為什麼規模越大的極權體制越難以長久穩定統治? 也討論了在中國的一個潛規則:「獲得原諒比得到批准更容易」, 及其對中國這幾十年來的社會演化的影響.

我很高興在座的朋友都十分認真, 不僅沒有一個提前離席的, 而且在討論的時候非常踴躍, 討論本身的質量也出乎我意料的高. 兩個小時的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課後, 好幾位朋友都表示很喜歡這樣的沙龍討論. 他們的熱情對我是很大的鼓舞. 我原本擔心這些大學課堂上的內容會不會太理論化而顯得枯燥, 看到大家的反應這麼正面, 我也就放心了.

兩周後的第二節課講討論「如何認識中國共產黨」, 我留了作業給大家回家思考:「中國共產黨個與其他的極權政黨相比, 有什麼特殊之處?」 期待兩周後聽聽大家的思考.

也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報名參加, 鏈接是: https://www.zeffy.com/en-US/ticketing/2d6e595e-3320-4b5e-b5b3-eeec5eadfd4d?fbclid=IwY2xjawNfwPJleHRuA2FlbQIxMABicmlkETFxcTFTZ2ppNTdGWE9EVGpFAR5vlPZ6ZX-K2tU3BduBbjhCZ5t3cIMmB_BlCaMDSOZ9pM24YjVM94tISQ4L_g_aem_VJeCHU35oAWz0oxMt3ejQg

2. 最近一段時間, 來「六四」紀念館參觀的人數, 比起剛開館的時候有所下降, 我們有些義工有點沮喪. 但我覺得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紀念館的歷史陳列固然是主要內容, 但是像「中國書院」這樣的系列課程, 像18日將要舉行的第一屆LA「中國論壇」這樣的公共討論, 都可以在紀念館這個平台上舉行, 這本身就是「六四」紀念館存在的意義之一.

我們不僅是一個紀念館, 也是一個凝聚人心的平台, 一個社區活動的中心, 一個公共社群的集結地.

3. 說點感慨: 從2022年離開台灣的講壇到今天, 三年多了, 這是我又一次重拾教鞭. 畢竟在台灣的五所大學教了十年書, 再次開課, 有一種熟悉的親切感. 說實話, 我還是很喜歡教書這門職業的, 不僅因為可以傳播知識與理念, 也是因為喜歡那種認真思考, 理性討論的氣氛.

在台灣教書十年, 在我這個專業領域, 論引導學生對中國和中共的了解更加系統化和更加深入的能力, 我當然不敢說是最好的, 但不客氣地說, 比我更好的教師也不會太多. 說一句或許聽起來狂妄的話: 在迫切需要加強對真實的中國的認識的今天, 離開台灣, 是我的遺憾和可惜,也是台灣社會的遺憾和可惜.

  • Share

Comments are closed.

Dialogue China

Dialogu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