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社會
日期 : 2018年2月26日
媒體 :微信公眾號《思想者內參》
導讀:
一個民族不管有多麼博大精深的文化,關鍵是你現在手裡還剩下多少,你對自己的文化知道的多少,還有你心懷多少文化的自尊與自豪? 否則,你輝煌的過去與你的關係並不大。 我們一向自詡于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但那是古代。 而我們今天的文化卻正在走向粗鄙化。
摘要:
當今中國社會的媒體和廣告上的話語,已經完全不遵循任何文字規範了。 沒關係,只要能抓住看客或買主就行! 螢屏上的人物,從乾隆皇帝到唐伯虎全都挎刀背劍躥房越脊了。 沒關係,只要有收視率就好! 從這無所不在的例子中,可以看到當代中國文化面臨的問題。 我們的公眾已然生活在這種日益粗俗不堪的環境中了。 如果追根溯源,至少有三百年的日益惡化的歷史。 從清朝開始,博大精深的漢文化同化滿人時,也被滿人粗淺的「馬背文化」所稀釋。 這樣一直到「文革」末期,傳統文化在人們的印象裡,只剩下「批紅樓」、「批水滸」、「批克己復禮」。 我們的文化已經成了一個空架子。 當八十年代改革開放迅猛而來,我們就是以這樣一種文化狀態與外來文化相撞。 自然就成了一片「文明的碎片」。 由於商業文化的目的是要源源不斷從人們的口袋裡賺出錢來。 它必然是一時性的,速食式的。 這就給我們原本變得相當粗糙的文化以致命的衝擊。 大大加速了文化粗鄙化的過程。 一個民族文化的粗鄙帶來的問題,不僅是對自身文化的損害,而是影響著民族素質的下降,同時致使人們喪失文化的自尊與自信。 而失去這種文化的自尊和自信才是最危險的。(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