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5日 第三十六期 |
主 編:王 丹 | 經 理:金 岩 | 責任編輯:范進章 |

十年打老虎,反腐更腐?
本期內容 01 / 拍完蒼蠅打老虎,中國更好了嗎? ———————- 劉力子 04 / 極權政權正在摧毀我們民族和我們的祖國 ——————- 蔡 霞 06 / 醫藥業反腐是新的「三反五反」運動———————— 王 丹 09 / 權力的清洗:從毛澤東的文革到習近平的反腐 ————– 林羅選 |
拍完蒼蠅打老虎,中國更好了嗎?

文 / 劉力子
自從習近平上台推動反腐運動,大家應該都感受到了不少變化。特別是那些曾經習慣了「潛規則」的人,這些年肯定變得不那麼自在了。反腐運動可以說打了不少「老虎」,讓一些長期依賴賄賂、走關係的腐敗官員受到了嚴懲,表面上看是清理了政府隊伍,恢復了廉潔。然而,幾年下來,老百姓卻發現,腐敗好像並沒有真正杜絕,反而變得更加隱蔽、更加昂貴了,而經商做生意也越來越難。
最明顯的變化是,腐敗的「玩法」變了。以前大家熟悉的那套「送錢、送禮、吃喝」顯得太明目張膽了,現在的腐敗不僅比以前隱蔽,還更複雜。那些真正想行賄的人,不再直接塞錢,而是通過各種看似合法的方式,比如:通過假合同、虛假招標,甚至是設立海外賬戶,把利益悄悄轉移。這讓人感覺腐敗不再是明擺在台面上的東西,而是深藏地下,普通人想要發現它、舉報它,變得更加困難。 這種腐敗升級帶來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腐敗成本」變高了。以前,給某個官員塞點錢,可能很快就能辦成事;現在,想要搞定某些關係,不僅得花更多的錢,甚至還得繞彎子、走很多程序。特別是一些大企業,有了資金和資源,可以利用合法手段做出「非法」的事,而那些小商人、小企業主,就只能乾瞪眼了。大家都在感慨:「有錢的靠關係,沒錢的只能靠命。」
除了這些看不見的腐敗,反腐運動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現在很多官員不敢亂來,但也因此變得「不作為」。他們怕做事出錯,怕被人舉報,所以索性啥都不幹。這樣一來,老百姓辦點事兒都變得麻煩起來。以前可能通過「走關係」能很快辦成的事,現在即使你按規矩來,也得拖好久。很多老闆抱怨現在辦企業、拿批文、搞審批,比以前還難。 再說經商環境,很多人發現,想做點小生意,現在比以前複雜得多了。反腐運動後,官員們不敢明著收錢了,但那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相反的,很多地方的官員為了規避風險,開始設置更多的程序和障礙,審批流程變得更加繁瑣,老百姓要想通過合法渠道辦成事兒,反而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種情況下,很多小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因為他們無法承擔這背後「時間成本」和「關係成本」。 同時,一些大企業卻能通過更隱蔽的手段繼續搞定官員,利用複雜的法律和財務操作來規避反腐的打擊。比如某些大公司會通過設立海外子公司,或者利用關聯企業進行交易,隱瞞利益輸送。這種方式讓腐敗從台面上轉到了幕後,更加難以捉摸,老百姓根本無從下手。
很多小企業主看著這種局面,感到無奈,因為他們根本沒有這樣的資源去搞這些「高端」操作。 腐敗成本的上升還導致了「權力尋租」的更加嚴重。以前,一個官員收點小錢可能就能幫你辦事,現在,他們即使不敢明著收賄賂,也會通過別的方式來獲利,比如以權謀私、給自己人開「後門」。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做生意就更難了,必須想方設法討好那些掌握資源的人。特別是一些想進入某些特定行業的小企業,門檻被提高了很多,除非支付更高的「隱形成本」,要不然就是乾脆被擠出市場。 另外,反腐運動也導致了官商關係的惡化。以前,官員和商人之間的關係雖然存在貪腐現象,但某種程度上還能起到一定的「潤滑」作用,推動了一些經濟活動。然而,反腐之後,這種關係變得冷淡,很多商人覺得和政府打交道變得更加艱難。沒有了以前的那種「關係網」,商人們很難得到有效的支持和幫助。官員們怕出問題,做事變得更加保守,這反而抑制很多經濟活動的開展。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反腐的初衷是好的,大家都希望政府能更加廉潔、公正,但實際的效果卻並沒有讓人完全滿意。反腐並沒有徹底清除腐敗,反而使得腐敗變得更加複雜、更加昂貴,同時也帶來了不少副作用,比如官員的懶政、市場准入的難度增加、權力尋租的加劇等等。尤其是那些沒有「背景」和「關係」的普通商人和小企業主,在這個過程中遭受更大的挑戰。 總的來說,反腐運動的目標是為了建設一個更加清廉的社會,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新的問題也接踵而至。腐敗雖然不再像以前那樣明顯,但並沒有消失,反而變得更加隱蔽和高成本。與此同時,普通人經商做生意的難度增加,很多中小企業在競爭中處於劣勢。未來,要真正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在制度上進行更深層次的改革,不能僅僅依靠運動式的反腐,必須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透明的制度體系,才能真正讓腐敗無處藏身,讓老百姓的生活變得更加公平和簡單。
極權政權正在摧毀我們民族和我們的祖國
文 / 蔡 霞
最近習當局以反腐為名,收割醫療行業的各種名目不清的非正常收入。這不是反腐敗,是另一種形式的摧毀菁英的行動。是極權控制下的運動民眾鬥爭精英。最近所謂反對醫療行業的腐敗,這是用極惡劣的權力暴力道德敗壞行為毀滅醫療行業技術精英,摧毀中國醫療行業。
中國從官場到各個行業,普遍的腐敗與道德淪喪,早已經是人盡皆知。真要反腐敗,應該先拿極權制度開刀。
首先是公開透明官員財產,從7常委開始;其次是限制權力,用民主法治制約權力,開放新聞自由、言論自由; 第三是司法獨立,實行法治。然而,習當局絕口不提制度問題,絕口不提結構性改革,只拿人開刀。這是把所有人都當作保住極權統治的人質與替罪羊。
1、倒查20年,用現在的標準裁決20年前的行為是罪或非罪,任意定罪。
中共政府從沒對國民醫療衛生服務投入足夠資金,即便投入很可憐的那一點資金,也是80%的醫療資源包括最優秀的醫學專家,被中共高官和老革命佔用,那僅剩的20%醫療資源用於95%以上的國民。
「以藥養醫」是中共國1950年代就實行的制度和政策;改革開放後「以藥養醫」的國家政策思路沒有改變,醫院靠開高價藥增加收入維持醫院運轉;國家醫療制度「改革」著眼點,僅僅是涵蓋普通國民醫療保障的最底線;加上市場競爭因素的影響,紅包與回扣早已成為醫護人員長期低工資的某種補償方式。
現在舉刀殺向醫護行業精英,不考慮歷史因素,不考慮應當由政府和制度承擔的責任,純粹舉刀向醫護工作者,這是不公平的。
2、舉報式告密,相互撕咬,摧毀人們之間的正常信任。
把社會變成了任何人對任何人的戰爭,這個社會就只是戰場和地獄,而不是人們能夠安居樂業的家園。這種做法激誘人性惡,泯滅人性善,只有最心狠手辣的人才能活得好。
3、唆使和鼓勵親人之間相互揭發,摧毀親情家庭。
文革中夫妻相互揭發、孩子揭發父母,父母被迫害甚至死罪的慘痛情景又在重現。北京的大中電器集團董事長張大中,曾因年少無知,文革時期揭發他媽媽王佩英是反革命,以致他媽媽被槍決。現在張大中一說此事就淚流滿面,痛悔不已,這成為他心裡永遠的痛!
現在的習朝,無論是對官員、對警察、對軍隊、對醫護、對體育行業、對影視行業,對教育行業、對金融業,等等,採用倒查20年、鼓勵告密、唆使親友互相揭發,用50萬人民幣獎勵舉報間諜……,更不用說民營企業家早就被一輪又一輪的治罪進監。
這是將所有人都置於潛在的罪犯身份,使所有人都面臨飛來橫禍與牢獄之災的危險。所有這些運動,都是極權政權摧毀國家摧毀社會摧毀民族的罪惡行徑。他們乾的是滅絕人性的邪惡之事。
再看看黨政軍警官員等,都以迎合獨裁者的好惡、保住自己官帽為目的,無責任感的躺平和懶政,對人命的極度冷漠無情,以致幾乎無預警的洩洪,使河北數十個縣市和東北某地都遭水淹乃至滅頂,並且不許透露真實死亡數字,這就是慘絕人寰的末世景象……。習共極權統治集團的邪惡難以用文字表達,他們的罪行罄竹難書。
醫藥業反腐是新的「三反五反」運動
文 / 王 丹
7月28日,中紀委,國家監察委召開《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構「緊盯領導幹部和關鍵崗位人員,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集中力量查處一批醫藥領域腐敗案件,形成聲勢震懾」。於是,在中國,一場名為「醫藥反腐」的政治運動正式發動了。
這場運動,清算對象涉及全國三萬多家醫院,一萬多家地方村鎮的衛生機構,截止8月12日為止,中央及地方紀委已經申報,至少有176位醫院的現任與前任院長,書記被查,人數比去年全年的兩倍數值還多。醫藥龍頭企業「衛寧健康」的董事長周煒,「賽倫生物」董事長範志和被立案調查。目前金額最高的案件主角是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介入導管室主任徐波,他涉及回扣金額高達12億人民幣。官方宣稱,此次醫藥反腐是「全領域,全鏈條,全復蓋」的清查運動。行賄受賄兩邊查,還要往前追溯二十年的帳冊。
為什麼說這是一場政治運動呢?首先,這是自上而下,經過統一的政治動員發動的,而不是針對個案由司法機關展開的;第二,這場運動要求「集中力量」查處,代表這是有組織有計劃的行動,針對的是整個行業而不是具體個人;第三,所謂「形成聲勢」,說明反腐的目的在於宣傳效果,更突顯了這次運動的政治含義。以上特點,都讓人想起中國1951年開始發動的,針對包括醫藥業在內的私營工商業「三反五反」運動。那場運動,是毛澤東和中共發動的一次打著反貪污浪費的旗號,實際上是剝奪有產階級資產,推進公有制,以解決建國初期的財政困難的政治運動。而細究這一次「醫藥業反腐」運動的動機,跟「三反五反」運動有異曲同工之處。
最近十年來,習近平對於關乎民生問題的三大產業,逐一進行整頓:2016年年底提出「房住不炒」,導致今天房地產業崩塌; 2021年打擊補教業,團滅整個行業;現在則開始向醫療行業出手了。之所以針對這三個產業,無非是因為這三個產業曾經或者正在獲得豐厚的利潤。這樣的政治運動,說白了就是權貴利益集團與產業利益集團之間的利益爭奪,前者要通過「打土豪」的方式剝奪後者的利益,以解決目前經濟下行帶來的財政困難問題。
舉例而言,8月10日中紀委官網上發佈了一個影片,題目是《監督看得見—守好醫保錢袋子》。該片以湖北省巴東縣金果坪鄉做案例,主角是當地鄉紀委監察室主任稅星星,他帶著團隊對當地醫院做「不合理醫療專項檢查」,發現兩家醫療機構分別在鉀、鈣檢測多收了28元、63元人民幣,共涉及3.03萬元的違規金額,據此對醫院院長做了口頭訓誡與行政處分,並且把違規金額退還給財政局。醫院違規收費,多收的款項不是應當返回給多繳費的病患嗎?
怎麼贓款不是退還病患,反而是進了國庫呢?這個樣板宣傳,其實不經意間已經揭示出了這場政治運動的真實目的。
的確,醫藥產業腐敗問題嚴重,民怨極大,但這些問題的存在並不是最近才出現的事情。為什麼以前沒有進行這麼大張旗鼓的集中力量的反腐行動?更何況,腐敗問題的存在,從根本上講是缺乏民主制度,尤其是缺乏輿論監督的結果,但當局完全不從根本上去處理,這樣如何才能鏟除腐敗?很明顯,這一場轟轟烈烈的所謂「醫藥反腐」運動,實際上就是一場為了緩解財政困境而通過政治手段強行進行的一次財產再分配的政治運動。
權力的清洗:從毛澤東的文革到習近平的反腐
文 / 林羅選
如果我們從中國近代史的長遠視角來審視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與習近平的反腐運動,便會發現兩者其實有著一個驚人的相似之處——都打著「整肅」的旗號,為領導人鞏固權力服務。無論是毛澤東借紅衛兵之手發動的群眾運動,還是習近平通過中紀委高調反腐清洗黨內異己,這看似「為民除害」的行動,最終的落腳點都並非清廉政治,而是為了確保權力的壟斷。
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
—————革命的外衣,內里的鬥爭
文革的發端,源於毛澤東在大躍進失敗後失去了黨內絕對的威望。他利用文革這個工具,以所謂「反修防修」的名義,把對黨內異己的清洗擴大到全社會的範圍。文革不僅徹底摧毀了中國的知識分子階層,也將無數幹部、黨員打入政治深淵。通過鼓動群眾造反,毛得以在混亂中重建其個人崇拜,同時徹底消滅了黨內對其有威脅的力量。
但我們必須看到,文革表面上是要「防止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實際上卻將國家拖入了長達十年的內亂與停滯。所謂的「反修防修」,不過是權力鬥爭的幌子。毛澤東借用革命名義,進行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清洗與鬥爭,而受害的則是整個國家的社會秩序與人民的生活。
習近平的反腐運動
——————–現代形式的權力清洗
而到習近平的時代,反腐運動看似換了一副「現代化」的面具。與毛澤東時代不同,習近平沒有依賴群眾運動,而是通過國家機器和黨內紀檢系統,系統化地打擊黨內高層腐敗分子。我們不能否認,在某種程度上,反腐確實清除了長期以來盤踞在體制內的腐敗勢力。但與毛澤東的文革一樣,反腐的實質並非是建立透明、法治的政治體系,而是為了集中權力,確保習近平能夠牢牢掌控黨政軍的核心。
反腐看似是「打老虎、拍蒼蠅」,但最終的受益者並不是中國普通百姓,而是習近平本人。通過清除政敵、樹立威信,習近平不僅加強他對黨的控制,也通過這一系列行動為自己鋪平了長期執政的道路。
權力清洗背後的制度性問題
文革與反腐運動的共同點,在於它們並未真正觸及到中國政治制度的核心問題——缺乏真正的權力制衡與法治體系。毛澤東通過打擊黨內的所謂「資本主義勢力」消滅了異己,但同時也摧毀了中國的知識與文化基礎。習近平雖然通過打擊腐敗增強了黨的「紀律性」,但他並未解決權力過於集中、缺乏監督的根本性問題。
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無論是文革還是反腐,為什麼它們最終都只是權力鬥爭的工具,而不是推動制度變革的手段?」
在中國的政治文化中,權力的清洗常常以「革命」或「反腐」名義進行,但背後隱藏的卻是個人權力的最大化,而非真正的社會正義或政治清廉。
結語:專制的循環
歷史或許是循環的,只不過形式不同。毛澤東的文革與習近平的反腐運動,儘管相隔了數十年,但它們的本質仍然是一樣的——權力的鬥爭與清洗。這些運動的真正目的,都是為了維護領導人的統治,確保他們在黨內不受挑戰。在這個過程中,國家的長遠利益、人民的福祉,往往成為了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文革帶來的社會動蕩與反腐引發的政治恐慌,提醒我們,專制體制下的權力永遠是沒有邊界的。只要沒有真正的法治與民主制度,任何形式的「整肅」無論是革命還是反腐,最終都不過是權力鬥爭的另一種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