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职校生的人生歧路与身份共鸣(三)

三个职校生的人生歧路与身份共鸣(三)

来源:《野麦》

https://www.douban.com/note/873596843/?_i=4285358p3ZHjUF

梦邴:我不承认,没上高中就比他们差

梦邴生活在西北,从他记事开始,就知道父母感情不好。爷爷奶奶经常叮嘱他,“你作为父母唯一的孩子,只有你能帮助他们和好”。梦邴记住了这句话,把挽回父母的感情当作自己的最大目标。

他为此做了很多努力,当父母之间不再沟通,他积极地充当桥梁,给两边传话。父母离婚这件事拖了很多年,真正发生时,他依然难以接受。他在文章《第一次抽烟》中写道,“(父母失约没有来过生日的)那天我叛逆地把所有钱都买了酒,第一次喝酒,酩酊大醉,哭得撕心裂肺。我拖着仿佛不属于我的身体回到家,随便放了部电影打算换换心情,这时祖母忽然告诉我,分居多年的父母早在几天前离了婚…我一根接着一根,不断地用眩晕和窒息感逃避现实里我要面对的问题。”

从那之后,原本担任初中班长的梦邴成绩迅速滑落。他没有把这事归咎于父母,觉得更多的是自己状态松懈,想要逃避现实。有段时间他焦躁又易怒,把附近一个荒废的游乐园当做发泄地,生气时就去砸垃圾桶,指关节反复流血又结痂。

初中毕业那年,当地中考的录取分在500左右,他考了不到400分。班上40多个同学,将近一半都没过分数线,只能去复读或者去职校。梦邴早就做好了去职校的准备,他知道自己不擅长文化课,而学技术会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他进入了一所公办职校,模式是中职两年,通过考试或者技能大赛保送到高职,两年后再实习一年,取得全日制大专文凭。他最开始想学电商和计算机,后来在4S店工作的姑父给了建议,说那些专业更适合大学,进职校就老老实实学个汽修技术,以后好找工作。

那所职校很像中学与大学的结合体,在校人数有两三万,采取封闭管理,学生日程近似于高中,每天需要跑操、上自习,低年级还会没收手机。每天课堂上都有大半的人在睡觉,“但这不代表大家在‘混’,他们只是不学习。”梦邴很认真地补充说。职校里,没有高考作为目标,学习本身并不是唯一目的,同学们可能在尝试做兼职、创业、甚至做音乐。

梦邴所学专业全称是“汽车检测与维修应用”,他不喜欢学理论课,选择通过技能比赛升学。技能大赛从校赛到全国层层选拔,比赛内容都和实际工作相关,比如需要磨炼技术的漆面喷涂、钣金,也有真实场景模拟的营销比赛。比赛时,评委会扮演客户的角色,对学生的临场表现打分。从引导至休息区落座、洽谈、介绍,以及对车辆做初步检查、判断需要做哪些项目,每个步骤都有相应话术,连如何巧妙面对砍价也在考量范围内。

梦邴努力备赛,练习各种应对预案。他在文章里写:“技能大赛的训练如日中天,白天认真训练,晚上拼死背稿,见过凌晨的太阳,看到远去的月亮,当一次我为了集中精力训练而抽烟时,第一次发现烟居然没有任何味道。没有呛人的感觉,没有放松的欲望,只把我犯困的思绪拖拽一下,便随着燃灭的烟灰悄悄溜走,留下高温烘烤纸皮时的滋滋作响。”

他最终拿到了全市一等奖,保送到了大专。得到了正反馈后,他开始喜欢上打比赛。他把那一沓子奖状、证书和奖杯收好,时不时翻出来看看,“这是我初一之后再也没见过的东西。”

和很多职校生一样,他也有多年打零工的经历。因为不想朝父母开口要零花钱,他做过快递分拣,从晚上7点干到第二天早上,赚90块。也搬过成箱的啤酒瓶,三个同学忙活一天,一共赚120块。他不在乎脏和累,在意的是无法结算的工资。开始遇到欠薪的时候,他还打电话咨询律师,律师说你未成年,都没签合同,就把电话挂了。他也尝试自己创业,穿青蛙服去大街上卖小青蛙,有人故意拍打他,他被拍急眼了,满大街追着人家跑。

后来他学会了稳妥,去奶茶店、餐厅做服务员,去超市做促销员,从早上8点到晚上7点,一个月两千多块。他说自己还没坐过飞机,想攒点钱,去更远的地方看看。这么多零工里,他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做婚庆策划。凌晨去酒店里帮忙搭舞台、安装音响,婚礼开始时,他帮忙打灯光,在旁边看着觉得挺感动。

父母虽然分开了,但给了他很好的心理支持,不要求他成绩多好,只要求他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

梦邴加入了学校的心理协会,有很多同学来找他倾诉,说自己在职校没有归属感,感觉被抛弃,不被看好,也不被理解。他用自己的经验鼓励大家,“如果某个领域不适合你,不代表所有的地方你都待不下去,你的存在肯定是有意义的。”‘

他很理解,职校生身份带来的自卑,是如影随形的。学生们在十几岁时进入不同的学校,主要是擅长与不擅长做题的区别,而这种区别被人为拉大到了人品、家教和素质等方面。“我承认自己因为文化课分数低,才没有上高中。但我不承认,没上高中就比他们差。大家都是平等的,人生的意义在于实现自己的价值,不在于获得身份。”

梦邴也会经常遇到某种区别对待。创业比赛有全国各高校学生参加,有一次,梦邴正和一个学生正聊得开心,对方随口问,你是哪个学校的?梦邴如实说出自己职业学院的名字,没想到对方突然沉默,然后转头去找985的学生搭话。梦邴对此评价说:“如果这个人不能理性看待身份,无法顾及别人的感受,本身也不值得交往。”聊起这个话题,梦邴滔滔不绝,“他们也许懂很多理论,但实操不一定有我懂得多。生活是由很多方面组成的,不是只有书本知识才是知识,也不是只有在学校里才能学习。”

  • Share

Comments are closed.

Dialogue China

Dialogue China